2024学年,乐清市林松初中科学名师工作室在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和乐清市名师办的正确领导下,以"专业引领、实践创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宗旨,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服务区域教育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系统规划、分类实施、多元评价的工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教研与实践活动。本学年工作室重点围绕新课标落地实施、中考改革应对策略、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三大核心任务,创新性地开展了联合教研、课堂研究、实践考察、线上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室建设:完善机制,夯实基础
(一)制度体系建设
工作室在成立初期修订了工作制度。在《工作室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细致的《年度工作计划》和《成员考核评价细则》。明确了年度基本要求,每位成员两个学年至少上一节公开课、主持一次专题研讨、参与一个课题研究、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帮扶一名青年教师。
(二)团队结构优化
本学年乐清市林松市级名师工作室与校级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并从设站学校柳市四中招录三位职初教师进入工作室联合培养,工作室成员扩充至23人,形成了更加合理的梯队结构。其中:骨干教师层7人,由高级教师、市级以上教坛新秀、优质课获奖者组成,承担示范引领任务;成长教师层12人,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并有职称晋升及业务提升愿望的教师,是工作室的主要发展力量;新教师4人,教龄不足3年的新入职教师,是培养对象和接班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室设站柳市四中,成员中乡村教师占比达到60%,充分体现了工作室服务乡村教育的定位。
二、活动开展:多维联动,成效显著
(一)联合教研:城乡协同促均衡
1.台州-乐清联合教研活动(2024.11.21)
为了推进乡村学校课堂教学变革和进一步促进教师适应中考变革,提升工作室成员的科学教学素养。在柳市四中举行了台州市乡村中学陈高建名师工作室和乐清市林松初中科学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
活动中胡钰彬老师开出公开课,刘养东老师进行说课研讨,与会教师围绕"如何提升乡村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深入讨论。
陈高建名师和黄怡佳老师作了《浙江省卷命题特点与温台元素探讨》的报告,通过对近五年温州和台州中考试题的统计分析,提出"情境真实化""思维可视化""探究过程化"等命题趋势,并提出了"本土素材融入""地方特色渗透"等教学建议。
2.九年级中考复习研讨会(2025.5.22)
本次活动仍在柳市四中举行,活动聚焦新中考改革,呈现了三大亮点:
(1)复习课展示:张翡翠老师的《聚焦变量研究,提升探究能力》一课,系统梳理了科学探究中"变量控制"的类型,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明确变量→设计对照→规范操作→数据分析"的教学法。刘养东老师的《电功率和电磁继电器复习课》采用"问题链"设计,通过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升了复习效率。
(2)经验分享:缪蕴珏老师基于对省统考真题的分析,提出了"回归教材""重视基础""强化审题"的复习建议。倪笑蓉老师分享的"以学促教,提质增效"复习策略,强调要通过学情诊断实现精准复习。
3.七年级新教材研讨(2025.4.24)
这是一次由工作室承揽的市教科研活动,活动对新教材实施进行了全方位探讨:
(1)示范课展示:李建养老师的《物态变化的工程运用》一课,创新性地将物态变化知识与空调制冷、食品保鲜等工程实践相结合,体现了新课标"科学与工程实践"的要求,课堂展示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2)新教材分析:刘养东、谢传斌、程桢特老师分别就七下新教材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进行解读,通过对新课标、新旧教材对比分析,指出新教材在"情境真实性""活动探究性""学科融合性""技术融入性"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3)教学理念更新:林松老师提出"三新"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再思考,从新时代科学教育带来的思考与启迪,新科技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与赋能,新教材改革实施带来的困惑与对策出发,指出当前初中科学教育的再思考与再行动。
(二)实践研学:跨界融合拓视野
1.石斛产业基地考察(2025.1.2)
为促进工作室市校两级联动,丰富工作室成员校外实践知识,学习石斛产业的育种种植技术。工作室成员参观考察了浙江正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温州雁圣源铁皮石斛有限公司。本次研学活动实现了三大突破:
(1)专业知识拓展:在正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石斛组培技术的操作流程,包括外植体消毒、培养基配制、培养条件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
(2)教学资源开发:此次活动旨在丰富工作室成员校外实践知识,学习石斛产业的育种种植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更生动、更具实际意义的教育资源。
(3)课程建设启示:雁圣源公司的原生态种植模式引发了成员对"生态环保教育"的深入思考,为后续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借鉴。
2.磐石电厂科技研学(2025.3.20)
工作室全体成员参观学习大型电厂工作流程与科学技术。这次工业研学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1)学科知识延伸:通过实地考察电厂的全自动控制系统,成员们对"能量转化""系统与模型"等科学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教学素材积累:拍摄收集了锅炉工作、汽轮机运转、尾水处理等视频素材和照片,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真实情境。
(3)项目学习设计:开发了《火力发电中的科学》项目式学习方案,通过"能量转化""热效率分析""环保措施探讨"等任务设计项目化学习方案。
(三)线上研讨:精准教研提效能
期末复习专题研讨(2025.1.9)
本次线上研讨呈现出三大特色:
(1)主题聚焦:8位教师分别针对七至九年级的复习难点进行精准剖析。如程桢特老师提出的"电学计算题分类建模法",将复杂电路问题分解为"识别电路→明确规律→建立模型→验证结果"四个步骤。
(2)策略创新:朱芸芸老师总结的"速度图像三问分析法"(一看坐标、二辨趋势、三算斜率),有效解决了学生图像识读的困难。
(3)成果转化:研讨形成的《七-九年级科学复习指南》包含典型例题解析、易错题汇编、复习策略建议等内容,成为教师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反思
(一)科研能力不均衡:科研成果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成员教科研研究能力有待提升。
(二)活动参与度差异:线下活动参与积极性和互动性有待提高。
(三)成果转化不足:部分优秀课例和教学策略未能形成系统化的资源。
回望2024学年度,林松初中科学名师工作室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的教研实践,在教师培养、教学研究、辐射引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专业、创新、共享、发展"的理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为推动乐清市初中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