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日,乐清市蔡慧燕名师工作室第十次活动在雁山书院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围绕“赴雁山之约,品书页风华”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活动中,教师们围绕《语文:表现与存在》与《大概念教学》两本著作进行研讨,结合教学实践碰撞思想火花。

活动伊始,雁荡镇第一小学陈雪燕老师与蒲岐镇第二小学林羽文老师分别带来《语文:表现与存在》的心得分享。

陈老师从“阅读本位”的传统范式切入,剖析“读书多却写不好”的根源。她引入“占有”与“存在”的哲学概念,指出“占有式阅读”是“仓库式囤积”,而写作应是“存在式建构”。同时,陈老师结合教学实践,从“为写而读”“表现自我”“编码实践”“角色转型”四维度发力,引导学生从“文本分析者”成长为“表达创造者”,为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

林羽文老师围绕“颠覆‘常识’,重构语文学科认知图景”的主题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分享。在解读阅读与写作关系时,她提出“写作功用大于阅读”,强调写作是包含阅读、兼容阅读的行为,其能力要求高于阅读。此外,林老师指出,语文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需站在“人是什么”的高度审视语文教育的本质。


随后,工作室开展《大概念教学》共读时光。在雅致的活动场地里,老师们手捧书本,于静谧中沉浸书海,耳边传来的是指尖翻书的轻响与偶尔的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随后,在蔡慧燕老师和林丽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老师们针对书中几幅核心图示从不同角度畅谈见解。周卫荷老师主张“学校教育和真实生活接轨,创造真实生活情境,让孩子为自己读书,感受到人是真实存在的”;徐婷婷老师提出要让学习真实发生,大单元应该放在真实的情境中,让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围绕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探究需求展开”;张娅媚老师倡导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构建专家思维,努力培养一种内驱力。”;周佩青老师认为,“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学会学习,以能力为本位”;蔡慧燕老师关注书中的可视化工具,指出“书中图示将概念更加具象化,值得借鉴与学习”,建议教师在实践研究中善用图示等方式

      

    

各位老师的各抒己见,从生活情境、学生主体、终身发展、能力本位等多个维度,为《大概念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思路,也让在场教师对大概念统领下的语文教学有了更立体、更具操作性的认知。

紧接着,淡溪镇第一小学林丽老师以《阅读:点亮一盏灯》为题,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她从阅读的广度、温度、深度三个维度,讲述阅读如何滋养心灵、赋能教学林老师指出,阅读是一条快速补给能量的捷径,它能让情绪稳定,造就一生。其真挚的分享引发全场对阅读意义的深刻思考。


活动最后,蔡老师进行总结,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深度与价值,鼓励老师们以书为媒,持续探索语文教学的更多可能。活动尾声,全体成员合影留念,为此次雁山读书之约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