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雅教育,赋能学校发展

——徐顺辽小学名校长工作室第九次活动

2025年9月19日周五上午,乐清市徐顺辽小学名校长工作室第九次活动在乐清市大荆镇第一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的主题为“贤雅教育,赋能学校发展”。

活动开始前,老师们在大荆一小“小贤娃”讲解员的热情引导下,开启了校园探访之旅。先后参观了校石斛种植实践基地、校图书馆、石斛文化展馆等地,实地感受学校教育实践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

经验交流会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拉开帷幕。

交流会上,徐顺辽书记率先登台,以《“贤”文化视域下的办学实践与思考》为题,分享了学校在“贤”文化引领下的办学探索之路。徐书记指出“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办学实践,既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育人本质的回归。​

徐书记从缘起:立足“贤”文化办学之基;理念:践行“见贤思齐”之魂;实践:构建“贤娃”培育之系;支撑:打造“贤师”队伍之柱,进行讲述娓娓道来。同时他表示,经过多年实践,学校形成了独特的“贤”文化办学特色,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综合能力显著提升,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叶晓亚副校长以《全景浸润五建育贤——“全景德育”模式下小贤娃的养成之路》为主题,深入解读了“全景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成效。叶校长从场域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过程建设、团队建设展开详细论述,强调通过“全方位、全时段、全主体”的浸润式教育,让学生自信、自觉、自然地成为小贤士,让德育真正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

紧接着,周卫荷副校长则聚焦教研发展,带来了《教研的迭代:从“量化闭环”到“学本精彩准”的演进与困惑》的主题分享。周校长回顾了教研工作的发展历程,指出早期教研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设定具体的量化指标(如听课次数、备课数量等)来保障教研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周校长分享了从1.0时代:量化闭环的“432”模式;2.0时代:内涵增值;3.0时代:学本精准的迭代过程,推动教研工作持续优化。

最后,陈仙友书记以《课程引领,融创相生——“我爱石斛”校本课程之研发与实施》为题,分享了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的创新实践。陈书记表示,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我爱石斛”校本课程的研发,不仅是对地方特色资源的充分利用,更是对“融合、创新”教育理念的积极践行。​

“我爱石斛”校本课程以“亲近自然、体验劳动、实践创新”为主旨,通过科学架构课程设计、合理调配研发人员、有序推行课程实等措施,不断优化完善课程。该课程不仅深受学生喜爱,还获得了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学校的一张特色教育名片,也为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此次分享交流会,四位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维度展现了教育实践的创新成果与深度思考,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

参会老师们围绕此次交流的收获展开了热烈讨论,纷纷结合自身教育实践分享心得。老师们的分享既有对具体实践的借鉴思考,也有对教育理念的深度共鸣,思想的碰撞让此次交流会的价值进一步延伸,也为后续教育实践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工作室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借鉴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