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国平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2025学年第一学期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工作室活动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根本遵循,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围绕修订版新教材的有效使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等核心任务。通过系列化、主题化的研修活动,着力探索“问思”课堂模式以发展学生高阶思维,深入研究表达类教学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扎实落实温州市教学新常规以规范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促进工作室成员及区域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活动安排

时间

主题

主要内容与形式

预期目标

9月(第一次)

修订版新教材解读与教学实施调研(一)

1.专题引领:研讨修订版新教材(侧重某一年级或单元)的整体结构、编写理念、重点变化。
2.教学观摩:观摩1-2节基于新教材的研讨课(侧重阅读或识字写字)。
3.研讨交流:结合课例,研讨新教材的教学策略与实施难点,交流初步使用体会。
4.调研启动:部署工作室成员对新教材使用情况的初期调研任务(如访谈、问卷设计)。

1.理解新教材修订意图与主要变化。
2.掌握新教材部分内容的教学实施初步策略。
3.明确调研方向,启动调研工作。

10月(第二次)

省表达类课堂评比研磨暨“问思”课堂研讨

1.选手磨课:参加针对即将参加省级表达类(口语交际、习作/写话)课堂评比的课例进行研磨,聚焦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思维层次、评价反馈等。
2.专题研讨:结合磨课课例,深入探讨“问思”课堂理念在表达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如何通过有效提问激发思考,如何设计学习活动促进思维进阶与表达提升。
3.策略提炼:总结表达类教学中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与方法。

1.提升参赛课例质量,助力省赛取得佳绩。
2.深化对“问思”课堂的理解,探索其在表达教学中的应用。
3.提炼可推广的表达教学与思维培养策略。

10月(第三次)

修订版新教材使用研讨(二)暨温州市新常规落实检查

1.调研汇报:工作室成员汇报新教材使用情况的调研结果(问题、困惑、亮点)。
2.疑难共商:聚焦调研中的共性问题和教学疑难,集体研讨解决方案和教学建议。
3.常规融入:结合新教材课例设计,研讨如何将温州市教学新常规(备课、上课、作业与评价等)要求细化并落到实处。
4.案例分享:分享在新教材使用中有效落实教学新常规的优秀案例。

1.梳理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并寻求对策。
2.促进教学新常规与新课改理念、新教材使用的深度融合。
3.形成落实常规的典型实践案例。

11月(第四次)

“问思”课堂深化研究与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专题研讨

1.课例展示:展示1-2节体现“问思”课堂特质、旨在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课(可结合新教材内容)。
2.深度评析:围绕课堂中的问题链设计、思维互动、生成处理等方面进行深度评课与辩课。
3.理论升华:结合相关理论,研讨“问思”课堂的评价标准与建构模式。
4.成果梳理:初步梳理工作室在“问思”课堂研究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1.深入探索“问思”课堂的操作范式与实施要点。
2.提升成员设计并实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的能力。
3.积累“问思”课堂的典型课例与研究成果。

12月(第五次)

学期总结与成果提炼

1.成果交流:各成员交流展示一学期在新教材使用、表达教学、“问思”课堂、常规落实等方面的实践成果、案例或论文。
2.经验总结:回顾总结本学期工作室活动的成效与不足。
3.展望规划:研讨下一阶段工作室研究与活动的重点方向。
4.资料整理:整理过程性资料,汇编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论文等。

1.固化、分享一学期的学习与实践成果。
2.反思提升,明确后续发展方向。
3.形成有价值的物化成果,发挥辐射作用。

三、 保障措施

1.专家引领:适时邀请省市教研员、高校专家、教材编写组成员等进行专业指导。

2.资源共享:建立工作室资源共享平台,及时上传学习资料、活动记录、优秀案例等。

3.任务驱动:每次活动明确前置学习任务或后续实践作业,要求成员带着思考和实践参与。

4.联动教研:鼓励工作室活动与所在区域教研活动相结合,扩大影响面。

5.考核激励:对成员参与活动、完成任务、产出成果的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价。

四、 预期成果

1.形成关于修订版新教材使用的若干教学建议或疑难问题解决方案。

2.打磨出1-2节“问思”课堂典型课例。

3.产出关于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问思”课堂实践案例、论文初稿若干。

4.总结落实温州市教学新常规的优秀实践案例。

以上安排会依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