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吴玲玲名园长工作室研修工作总结

学科组:吴玲玲名园长工作室 执行人:吴玲玲

一、工作回顾与总体情况

本工作室在上几个学期的基础上,围绕着幼儿园发展、儿童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四个板块,分四个小组,通过不断地研修,思维碰撞,从实践到成果梳理,最终支持工作室学员领导力的提升。本学期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鼓励每位学员探索各自园所的实际情况,实现儿童、教师、幼儿园及个人协同发展。本学期,在园长领导力和园本课程、课题研究实践上得到了再优化和再提升。

二、工作目标达成情况

1.专家引领,提升集团园管理水平

本学期,继续带领园长队伍开阔视野,深化对教育领域前沿理论的理解,加强跟周边名师名园长的对话交流,提升管理的前瞻性,加强对未来教育的思考,形成跨领域的统整。在团队思考的基础上,根据当下的困惑,邀请了温州市名园长、正高级教师、温州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姜伟老师,做《集团园精细化管理工作》报告,针对集团园管理中的组织架构、人员分工、协同管理等问题展开面对面谈话交流。通过管理实践和教学实践项目,鼓励学员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提升解决园所管理和教学问题的能力。设定并达成个性化学习目标,促进潜能的充分挖掘与发挥。培养学员的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其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2.课堂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强化团队协作精神,以课堂实践为突破口,通过小组合作、项目驱动、交流探讨等方式,构建紧密的学习共同体。鼓励学员园长们亲自深入一线磨课,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向北白象镇片区展示优质课堂,导师及同行现场点评,帮助学员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员主动提出困惑,集思广益寻找解决方案。学员之间建立互助关系,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更好地推进了名园长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园长、骨干教师的优质资源辐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规范村教学点的活动组织,实现园所之间的互学互长。切实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聚焦教育共富,深化结对帮扶,推动教育共融共享,

3.课题研讨,提升教科研能力

为了更扎实地推进学员教科研工作,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本学期,特邀乐清市研训院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李乐安老师开展课题开题论证暨研究方案诊断式沙龙,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专业指导。李老师以学员们提供的四篇开题报告为案例,通过逐一点评、对比分析的方式开展深入指导。他不仅指出老师们在目标设定、内容架构方面的共性问题,更通过具体案例演示如何将宽泛的研究主题转化为可操作的科研课题。针对每份报告,李老师都从学术规范性、逻辑严谨性、实践可行性三个维度进行细致剖析,特别强调研究问题与目标的对应关系,以及学术表达的精准度与专业性。

互动环节掀起研讨热潮,学员们围绕“核心概念的操作性转化”“混合研究法的实施要点”等问题展开深度追问。李老师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靶向指导,关于“如何平衡科研与日常教学”困惑,给出“微课题·真问题·实证据”的七字箴言,建议通过建立教研共同体、设计科研备忘录等方式实现研教相长。工作室努力让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学员们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4.区域交流,拓展学员视野

为进一步推进区域教研联动效应,实现跨区域互学互鉴,推动教育资源共融共享,工作室联合洞头区许晓晖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主题为“匠心共研·童蔓生长”的联合活动。学员们通过课程汇报、案例分享展示,互相对话交流。从课程案例的深度剖析,到专家点评的精准指引,再到成长路径的暖心鼓励,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学前教育工作者对专业精进的执着追求。在多元智慧的交融下,学员们都满载而归,未来也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姿态,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滋养幼儿成长的养分,让教育之花在“匠心共研·童蔓生长”的理想中绚烂绽放。

5.线下+线上跟进式研修

线下活动:定期组织面对面研讨会、工作坊,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形式,加深学员对四大板块的理解与掌握。

线上跟进:利用网络平台(如微信群、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日常交流、资源共享、进度跟踪,确保研修活动不间断。并利用《未来学校》书籍阅读交流,培养学员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提升其快速获取信息、筛选有用资源的能力。引导学员进行关联学习,发现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本学期,根据研修主题及学员兴趣特长,灵活组建指向“幼儿园发展、儿童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四大小组,确保每位学员在小组研磨过程中,提升经验,同时根据四个小组的成果进行融合,实现从幼儿园文化到课程文化到课程实施的逻辑系统化的统一。

吴玲玲名园长工作室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