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第二学期,柯珂名师工作室围绕“读写共生”这一研究主题,立足新课标要求,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课题研究、辐射引领等多种方式,推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深度融合。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聚焦主题,深化理论学习
1.研读新课标,把握读写共生方向
本学期,工作室成员系统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点关注“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等关键概念,并结合“读写共生”理念,探讨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表达,在写作中深化阅读理解。通过共读《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等专著,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
2. 专家引领,拓宽研究视野
工作室邀请了特级教师何必钻、张晨瑛教授、特级教师卢秀芳老师等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分别就“读写共生的实践路径”“任务群视角下的读写融合”进行深入指导。专家们强调,读写共生不仅仅是“读后写”或“写前读”,而应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现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
二、立足课堂,探索实践路径
1.习作学案现场设计,研思促成长
4月25日下午,工作室在磐石小学开展了以"习作学案现场设计"为主题的专题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与磐石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齐聚一堂,通过沉浸式教研探索习作教学新路径。活动以“自主研备+协作共创”的研修模式开展。活动现场,各小组在前期思考的基础上,汇集成员智慧,从“习作预写单”“习作知识开发的理由”“教习作知识的学程”三个方面展开了思考。
三个半小时的深度研修,教师们经历从个体思考到群体共研的专业蜕变。此次研训活动以问题为导向,以研讨为载体,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对话的教研新样态。
2. 课例研讨,优化教学模式
本学期,工作室成员共开展多节读写共生研讨课,涵盖不同学段、不同文体,探索多样化的读写结合策略。例如:
(1)低年级:以读促说,以说带写
黄慧颖老师与二(2)班学生的《洋葱头历险记》阅读交流课拉开序幕。黄老师从“果蔬角色竞猜”的童趣点燃,到“目录插图共读”的策略赋能,再到“善恶思辨”的价值观涵养,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成长。
(2)中年级:依托文本,迁移写法
冯胜燕老师执教习作课《这样想象真有趣》,以“想象”为核心,激发学生自由表达,周晨慧老师进行专题发言,介绍了本堂课的打磨过程。
(3)高年级:思辨读写,深化表达
叶希希老师和五(6)班的同学们带来了《金字塔》课例展示,叶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金字塔之伟,析不同文本表达之妙。
2. 创新作业设计,强化读写联动
工作室积极探索“读写共生”背景下的作业改革,设计了一系列情境化、实践性作业,如:
(1)“故事续编”(结合课文情节,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2)“读后评论”(针对课外阅读内容撰写短评)
(3)“生活观察日记”(结合单元主题,记录生活见闻并反思)
这些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
三、科研创新成果
1. 主要成效
(1)探索出“读写共生”的多样化实施路径,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显著提升。
(2)形成了一批优质课例和论文,为区域语文教学提供了参考。
(3)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多名教师在乐清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中获奖。
2. 存在问题
(1) 部分教师在读写结合中仍存在“形式化”倾向,未能真正实现深度融合。
(2)学困生的读写能力提升效果不够明显,需进一步研究分层指导策略。
3. 未来计划
(1)深化“读写共生”与学习任务群的整合研究,开发系列化课例。
(2)加强家校协作,探索“亲子共读共写”活动,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生态。
本学期,柯珂名师工作室以“小学语文读写共生”为研究主线,在理论探索、课堂实践、课题研究、辐射引领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读写教学,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