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天空

天明如镜

蔚蓝瓦亮

风是轻的

云是淡的

微风中已有了夏日的暖

四月,春浓,时光绚烂正佳期。4月25日,柯珂乐清市名师工作室在建设路小学开展“读写共生”专题学习。

第一节课,周佩青老师带来课例《摔跤》,周老师从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出发,通过精读《摔跤》,聚焦主要人物“小嘎子”“胖墩儿”,发现人物形象与动作描写的关联,与学生共同提炼“精选动作”“加入修辞”等方法,感受其对凸显人物特点的效果。最后,学用一体,将所学方法用于片段的修改,在点评过程中落实习作。本课是习作单元的阅读教学课,周老师很好地处理了“学”与“教”的关系,以及习作知识“知”与“用”的关系。

课后,黄琼老师的课例点评围绕“基于情境的读写结合”展开,从“试写人物,确立起点”“精读文本,提炼要点”“修改习作,凸显要点”三方面入手,对周老师的课进行深入的点评,既全面又具体。

王丽丽老师做了《慢语用,滋养孩子的言语生命——班级读写的点滴实践》的实施案例分享,王老师从“积蓄到积累”,“发现到表现”两方面进行阐述,紧密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写作实例,细致地分享了她关于班级读写的点滴实践经验。王老师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第一学段,要重视学生在语言方面的积累以及读写兴趣的培养;第二学段,要以语段为生长点,引导学生在片段模仿中学会表达;第三学段,要注重鉴赏品评,在语言建设中创意表达。详实的方法、宝贵的经验分享为老师们提供了参考。

接着,李丽丽老师带来课例《宇宙的另一边》,李老师的课堂设计精妙、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本单元的主题是“想象”。李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想象:“宇宙”的另一边的秘密是什么?学生通过填写倒影图,发现“反着想”的秘密,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有趣、神奇,体验到了大胆想象的乐趣,同时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通过联读《尾巴它有一只猫》,运用问句“想开去”,从一个点的想象扩散到越来越丰富的想象中,学生最后口头创编的宇宙的另一边也是脑洞大开,真正让学生捕捉到想象的翅膀。

最后,省特级教师柯珂老师围绕“以写促读——阅读的第三只眼”做了主题发言,带着学员进行了一场“沉浸式的思考”。柯特从一线教师的教学困惑出发,即学生积累了但没有输出,那么学生读写了什么?输出了什么?或许输出是需要教的。而目前读写结合存在即时性、单项化、功利化等问题,读与写应开启双视角,力求内容呈现结构化,让读与写双向奔赴,双效共生。柯特分享了自己实际备课的思路:研判读写对象的学习起点,挖掘阅读材料的借鉴点,设计读写共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柯特结合对具体课例的解读,让学员们对“以写促读”的路径有了初步了解,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