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徐顺辽名校长工作室2024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乐清市徐顺辽名校长工作室在乐清市教育局的关怀指导下,紧密围绕学期初制定的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立足乐清教育实际,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我们聚焦“儿童哲学辩论课程”、“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建设”三大核心领域,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升成员校长的专业素养与管理能力,有效推动成员学校及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 聚焦核心任务,深化实践探索
本学期,工作室精准锚定三大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1、深耕儿童哲学,初步构建儿童哲学课堂
(1)专家引领,夯实基础:成功邀请黄瑞博士在温州市府前路小学开展的专题培训,系统讲授辩论理论与实操技巧,有效提升了成员学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2)资源共建,课堂落地:组织成员学校骨干教师团队,通过线上研讨与线下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儿童哲学课堂教学。
(3)课堂实践,交流互鉴:在温州市广场路小学阿尔勒分校成功组织参加了儿童哲学课堂交流活动,与会成员围绕课堂组织、学生表现、教学策略等开展了深度研讨,促进了经验分享与共同提高。各成员校结合温州市府前路小学哲学教育现场会的学习收获,均初步制定了符合校情的儿童哲学实施方案。
2、凝练文化特色,打造魅力校园
(1)精准把脉,个性指导:工作室主持人及核心成员深入大荆四小等成员学校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观察、座谈等形式,对校园文化现状进行诊断,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个性化发展建议。
(2)智慧碰撞,共谋发展:在大荆四小、黄岩西江小学组织召开了校园文化建设提炼会暨专题论坛。成员校分享了各自文化建设的思路、举措与初步成果,通过案例剖析、经验交流,共同探讨了挖掘地域文化(如乐清特色文化元素)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路径。
(3)成果展示,辐射引领:在大荆一小成功举办了学期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通过展板、讲解、现场观摩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有效促进了优秀经验的推广与应用。本学期,几所成员校的特色文化项目已初见成效。
3、创新德育模式,提升育人实效:
(1)案例研讨,启迪智慧:在大荆一小、柳市六小、青田实验小学组织开展了3次德育工作专题研讨活动。聚焦具体德育主题,如:家校社协同、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优秀案例分析、难点问题研讨、创新模式介绍,深入探讨了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了校际间德育智慧的融合。
(2)实践观摩,学习借鉴:赴大荆一小开展了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现场观摩。选取该校石斛项目、阅读项目特色德育活动进行展示,成员们通过实地观看、听取介绍、参与互动、座谈交流等形式,学习借鉴了先进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设计与组织经验。
二、强化协同联动,促进共同成长
本学期的工作有效促进了工作室成员及成员学校的共同进步:
1、成员素养提升:通过专家培训、专题研讨、实践观摩、校际互访等多种形式,工作室成员在课程领导力、文化建设力、德育创新力等专业素养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2、校际交流深化:搭建了常态化的交流研讨平台,成员学校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经验互鉴、问题共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究共同体氛围。
3、区域影响初显:工作室的活动及成果(如儿童哲学课堂探索、特色文化建设案例、德育创新模式)通过展示交流、资源共享等方式,在乐清市内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发挥了应有的示范辐射作用。
三、反思与展望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
1、部分项目(如儿童哲学课堂范式、特色德育课程开发)处于初步阶段,成果的系统性、深度和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2、工作室活动频次较高,部分成员工学矛盾处理有待优化,深度参与度可进一步提升。
3、工作室成果对外宣传推广的力度和渠道可以更加多元化。
展望新学期,工作室将继续:
1、深化项目成果:持续推进儿童哲学课堂在各成员校的深入实施与完善,完成儿童哲学课程的定稿;深化乐清特色德育课程开发,争取形成阶段性成果;指导成员校巩固并发展校园文化特色项目。
2、创新活动机制:优化活动安排,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灵活研修方式,提升活动实效性与成员参与度。
3、强化辐射效能:加大工作室优秀成果(课程、文化案例、德育模式)在更大范围内的展示、交流与推广力度,更好地服务乐清教育高质量发展。
4、加强自身建设: 进一步完善工作室内部管理制度,激发成员内生动力,提升工作室整体运行效能。
本学期,徐顺辽名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精诚合作,务实进取,圆满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标。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为提升乐清市小学办学品质、促进校长专业成长、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