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谷小燕初中音乐名师工作室教研工作总结
城南中学 谷小燕
一、深耕课堂教学研究,打造高效教学范式
(一)新课标引领,精准把握教学方向
在四次教研活动中,工作室组织成员对新课标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研读。通过集体学习、专家讲座、分组研讨等形式,深入剖析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要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关键要素。成员们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在教学中的落实路径有了清晰认知,明确了教学应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的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能够依据新课标要求,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始终契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例研讨,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
每次教研活动均安排课例展示环节,成员们围绕新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并在课后开展深入研讨。在研讨过程中,大家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师生互动的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与评价。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确、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通过多次课例研讨,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诸如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课堂观察,促进教学反思与改进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工作室引入课堂观察的方法。制定了详细的课堂观察量表,从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表现、教学资源利用等多个维度进行观察记录。在教研活动中,安排专门的教师担任观察员,对展示课进行全方位观察。课后,观察员结合观察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帮助授课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其他成员也能从观察与讨论中获取有益经验,进行自我反思与改进。通过课堂观察,教师们的教学反思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能够更加敏锐地发现教学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二、聚焦教研写作,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一)理论学习,夯实教研写作基础
为了提升成员的教研写作能力,工作室将理论学习作为重要内容。组织成员学习教育科研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各类教研写作的规范与要求,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与方法。同时,推荐阅读教育领域的经典著作、核心期刊论文,拓宽成员的学术视野,丰富理论知识储备。通过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理论学习交流会,促进成员之间的思想碰撞与知识共享,使成员们在理论学习中逐渐掌握教研写作的基本要领,为开展教研写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实践指导,强化教研写作能力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工作室注重教研写作的实践指导。每次教研活动都设置教研写作专题环节,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写作主题,引导成员进行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撰写、论文创作等。在写作过程中,邀请专家或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成员的作品进行一对一指导,从选题的确定、资料的收集、文章的结构布局到语言的表达等方面给予详细的建议与修改意见。通过反复修改与完善,成员们的教研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教学观点与研究成果,撰写的文章质量不断提高。
(三)成果展示,激发教研写作热情
为了激励成员积极参与教研写作,工作室搭建了成果展示平台。定期举办教研写作成果交流会,组织成员分享自己的优秀作品,交流写作经验与心得。同时,积极推荐成员的优秀论文、教学案例参加各类评比活动,鼓励在教育期刊上发表。本学期,工作室成员在各类评比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多篇论文、教学案例获奖或发表。通过成果展示,成员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开展教研写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三、强化教学能力培养,锻造专业教师队伍
(一)技能培训,提升教学基本素养
工作室针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组织成员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邀请教学技能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与现场指导,传授教学设计的创新方法、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教学语言的艺术表达等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同时,开展教学技能训练工作坊,成员们在工作坊中进行教学设计实践、模拟课堂教学,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共同提高教学基本素养。
(二)师徒结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工作室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导师与徒弟签订培养协议,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导师通过听课、评课、备课指导等方式,对徒弟的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帮助徒弟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传授教学经验与方法。徒弟则通过观摩导师的课堂教学、参与导师的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通过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等方面得到快速提升,逐步成长为教学骨干力量。
(三)教学竞赛,检验与提升教学能力
工作室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将教学竞赛作为检验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在竞赛准备过程中,组织成员进行集体备课、磨课,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进行反复推敲与优化。通过教学竞赛,教师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教学成果,还能与其他优秀教师进行交流与学习,发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同时,竞赛的压力也促使教师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在教学能力、教学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的提升。本学期,工作室成员在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工作室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以下为工作室成员获奖成果:
(1)谷小燕荣获温州市教学设计《祖国颂歌(二)》一等奖,乐清市一等奖。
(2)谷小燕论文《三式四法:初中音乐体态律动方式和实施》荣获温州市论文比赛三等奖,乐清市二等奖。
(3)谷小燕纸笔:城南中学《特长特色启美育,聚梦舞台绽艺彩荣获》参加温州市生动校园评比二等奖。
(4)乐清市教育叙事比赛《携手助教 点燃乡村美育之梦》荣获乐清二等奖。
(5)薛晓双负责,施建丹纸笔: 2025年乐清市课题立项
课题名称:《基于课后反思构建初中音乐单元间能力递阶路径研究》成员徐双爱、杜佳佳
(6) 薛晓双,施建丹,三山中学《乐韵润心,筑梦三山》生动校园获温州市三等奖。
(7)陈奕璋老师荣获乐清市教育叙事《从懵懂到通达》二等奖
(8)陈奕璋老师《祖国颂歌(一)》荣获乐清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二等奖
(9)陈奕璋老师执教的《国乐飘香》荣获2025 年乐清市优质课初中组一等奖
(10)陈奕璋老师论文《弦音启智,律韵育人:初中音乐序曲教学的实践探索》荣获2025年乐清市论文评比二等奖
四、凝聚团队教学理念,推动教育协同发展
(一)理念研讨,明确团队发展方向
在教研活动中,工作室组织成员围绕新教材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深入研讨。通过讨论、交流,成员们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模式、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同。共同确立了 “立足学生发展,深化教学改革,追求教学卓越” 的团队教学理念,明确了工作室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这一理念成为团队成员开展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引领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二)合作交流,营造良好团队氛围
工作室注重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在教研活动中,鼓励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备课、课题研究等形式,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合作过程中,成员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分享教学资源与经验,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良好的团队氛围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发展。
(三)辐射引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名师工作室,不仅要促进内部成员的发展,还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工作室积极与其他学校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组织成员到薄弱学校进行送教下乡,展示优质课例,开展教学讲座与经验分享。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分享教研成果、教学资源,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本学期,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学期,名师工作室在课堂教学研究、教研写作、教学能力培养以及团队教学理念塑造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展望未来,工作室将继续以新教材新课标为指引,不断创新教研方式,提升教研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教师、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谷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