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概述
本学期,工作室秉持“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的工作宗旨,以“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为主线,围绕新课程改革和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开展了系列化、专题化的教研活动。通过5次集中研修活动,我们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线上研讨与线下交流的有机结合,为提升县域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搭建了优质平台。
二、活动开展情况与具体成效
1. 高考备考专题研修,构建系统化复习体系
在2月26日的活动中,周燕珍老师的《阅读·写作·词汇:高考英语三年备考攻略》从宏观层面构建了“高一夯实基础、高二能力提升、高三综合突破”的三年一体化备考框架,特别强调了词汇教学的语境化和写作训练的序列化。在5月27日的活动中,冯文雯老师进一步细化了阅读理解教学策略,提出“语篇类型分析—命题规律总结—解题技巧提炼”的三步教学法,为高三复习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黄温柔老师的完形填空公开课则通过真实学情分析,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从错题中归纳解题策略,这种基于实证的教学方法获得了与会教师的高度认可。
2. 精准教学实践探索,创新作业设计模式
滕雅芸老师在《指向大概念的精准作业设计》讲座中,以人教版必修三Unit 5为例,详细演示了如何基于单元大概念设计分层作业:基础层侧重词汇语法巩固,提高层强化语篇分析能力,拓展层注重文化比较与批判性思维培养。这种作业设计模式已在工作室学员学校实施,学生作业完成率和满意度显著提升。朱张好老师则通过大数据分析,展示了如何利用智学网等平台的数据诊断功能,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环节,为个性化辅导提供依据。
3. 测评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课堂实效
6月份的系列活动中,我们重点探索了测评对教学的指导作用。省教研员葛炳芳老师的讲座高屋建瓴,指出“优质测评应服务于教学改进”的核心观点;郑丹君老师结合高考阅卷经验,详细解析了写作评分标准与教学要点的对应关系。在“Life on a Space Station”同课异构活动中,薛文文和杨文斌老师分别从“文本解读”和“命题视角”切入,展现了不同教学路径的独特价值。何国荣老师提出的“命题设问与课堂提问的互鉴策略”,为日常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三、经验总结与反思提升
1. 成功经验
(1)主题式研修:围绕核心主题开展系列化活动,确保研究的深度和延续性。
(2)实证化教研:基于课堂观察、测试数据等实证材料开展研讨,提升建议的针对性。
(3)成果转化机制:建立“活动设计—实践应用—反思改进—成果固化”的完整链条。
2. 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参与深度不够,部分教师仍停留在“听记”层面,主动研讨意识需加强。
(2)课题研究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3. 改进措施*
(1)实施“三个一”工程:要求每位成员每学期完成一堂展示课、一篇教学案例、一项小课题。
(2)邀请专家指导,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四、结语
回望本学期的工作室研修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工作室已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从理论研修到课堂实践,从个体探索到团队协作,每一位学员都在这个平台上收获了成长与蜕变。新学期,我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态度,推动县域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提升乐清市英语教育质量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