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苏香妹名师工作室2024学年第二学期总结
学员蔡昌秀、陈亦宵、黄笑虹、林斐斐、林敏、林晓琴、卢镭丹、倪琼双、叶夏、周红荷、周金江、朱蓉玲12人
乐清市苏香妹名师工作室2024学年第二学期共开展了各4次活动,其中开展景宁中学送教帮扶活动1次,学员公开出省级级公开课2节,省级讲座1次,《高中化学思维课堂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与行动的研究》获温州市基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化学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范式与策略》获2025年度温州市化学与材料学会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省教研2025年立项课题《四维境脉: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作业范式实践研究》(G2025120),国家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一篇,温州市2025年普通高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案例三等奖三篇(林敏、林晓琴、周金江),温州市论文评比一等奖一篇。
一学期来,我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深感引领身边的同行是我应当承担的责任,我也在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着怎样传帮带的行动。就我们工作室的实践来说,我认为,突出主持人的能力特长和学员特点进行培养,实效性强,教师成长欲望提升,教学资源积淀丰富。其次是聚焦主题,通过专题引领、同伴互助学习,构建工作室学习共同体是促使学员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过去一学期中,我承建的工作室聚焦工作室负责省教研课题《基于学科理解的课堂学习任务设计的行动研究》(G2022097)成果辐射示范,先后赴罗浮中学、乐清中学、丽水景宁中学、平阳县浙鳌高级中学开展5次课堂变革行动,形成较为丰硕的成果。为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工作室开展1次说课技能发展研修活动。
过去的一学期中,为帮助提高学员所教学生的学业成绩,工作室启动了省教研2025年立项课题《四维境脉: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作业范式实践研究》(G2025120),开展了1次必修第一册、第二册学案编写研讨,现已基本完成基于每一位自己编写学案样稿。
现就一学期工作反思如下:
一、学习共同体中和谐发展成长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群体,其所有个体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和一个共同的主题追求。实际上,工作室领衔人与学员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个体和群体的关系。群体中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是基于群体的推动、群体的发展是基于个体的发展之中。这是我们当初对工作室建设的初步认识。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制定工作室计划时,就明确提出了“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一学期来,我们一直在用行动诠释着这一概念。
实践证明,制定一个合理的共同体学习规划是保证工作室积极、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工作室主持人,我认直地做好規划。规划前我根据每位学员的资料信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找到学员的共同发展点;规划时依据工作室的共同发展点,制定明确而具体的培养计划与活动内容,确定了“专题引领,平等交流,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工作室思路。
我一直认为,一个工作室的发展,并不能靠某一个人的力量,主持人力量再大,没有群体团队的共同合作、团队就难于和谐平稳地发展,而要和谐地发展就必须是一个共同体。工作室的一学期建设,我们一直以这一思路为工作室的核心灵魂。也正因为有了这一核心灵魂,使得工作室的工作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现在我们工作室是一个非常和谐的“共同体”,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同伴互助、平等交流,每个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每一次工作室的专题研究活动中,工作室每一位成员从观课到评课都是以平等的姿态,相互诚恳交流,取长补短,收到了很好的成效。黄笑虹老师说:“在工作室里,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平等和谐学习的氛围,大家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朱蓉玲老师说:“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使我们有了平等交流的平台,相互学习,丰富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拓展了我们的研究思路。”
二、在聚焦主题中完善教学理念
工作室对学员的培养需要能够体现工作室的理念,能激发学员参与的主动性。只有这样的载体才是实在的,有效的。工作室为了实现“共同发展”的理念,确定了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课堂展示、学案编写、说课演练渠道,通过“专题引领”,促使学员反思提升的行动路径。
本学期,我们就根据工作室的整体发展思路,确定了“基于学科理解的课堂变革的专题课例研究”的工作室研修课题。在课题这样一个载体上,我们再通过具体的“专题引领”“专家聚智”“成果辐射”去实施对学员的培养,使培养措施真正落地。
一学期时间,我们工作室先后举行了4次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聚焦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每次活动有一个方向明确、主题突出的专题,如“指向学科理解的必修内容教学策略”、“指向学科理解选择性必修课堂变革”、“指向学科理解的学考复习教学策略”、“指向学科理解的选考复习课堂教学策略”等。这些专题研究活动既紧扣工作室的专项课题、是课题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紧密联系了课堂教学,有针对性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惑问题。整个活动过程学员有三个参与。一是参与专题主题内容的确定,每次活动专题都是在广泛听取学员意见的基础上而定的,由于话题来自于学员普遍关注的问题,所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参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备课-----上课----观课----评课是属于专题研究过程中的课堂教学环节。对于这样的环节,我们工室的成员都积极参与进去,分工合作,切磋交流,共同完成对一堂课的评价、完善与提升。三是参与积极的教学反思。理论上来说,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并不仅仅在于会上课,更重要学会教学后的反思。我们的专题研究,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学员在观课之后,必须写出一篇不少一千字字的反思性文章,以此来解剖课堂,完善设计。
专题式的课例研究,对学员在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工作室研修成果文章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5年第5期上。
一学期的实践,我们可以这样说,围绕课题展开的专题引领式的工作室活动,不断让学员践行了一次实实在在的课题研究,学会了教学研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完善和提升了学员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行动研究中促成了他们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展望未来,我们会深化课题省教研2025年立项课题《四维境脉: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作业范式实践研究》(G2025120)研究,完成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每个课时的学案编写,组织安排每一位学员说课演练不少于一次。
工作室主持人:苏香妹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