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赵晓阳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
2024 学年第二学期活动总结
2024学年第二学期,乐清市赵晓阳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以“项目式学习”为主题,围绕“深度学习”核心素养,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致力于探索“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有效实践路径,推动工作室学员在教育教学、教研创新、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综合实践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特色活动成果
(一)项目化学习的生动演绎
在第 4 次研修活动中,工作室以“PBL 项目选题指导与方案制定”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说导说课、专题讲座及互动研讨等形式,深入探索项目化学习与学科实践的融合路径。如陈露燕老师的《自制吸尘器》、卓春老师的《最美四“阅”天》和蒋艳隆老师的《我运动,我健康》等课例,充分展示了项目化学习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范例。
(二)课堂观察赋能学科融合
第 5 次研修活动以“课堂观察赋能学科融合”为主题,通过创新课例展示与深度专题引领,吸引了众多名师工作室及骨干教师参与。活动中,梁继亦老师的《我会保护我自己》、孙作金老师的《细心小侦探》和杜丽君老师的《创新设计促环保》等课例,展现了跨学科教学的创新范式。同时,陈长春老师和潘春波老师的专题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助力教师构建教学诊断方法论体系。
(三)协同育人赋能专业成长
第 6 次活动聚焦“协同育人”,通过专题讲座、课例研讨等形式,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创新路径。赵晓阳老师分享了该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创新实践,张瑞祥老师带来心理健康课例展示,孙作金老师和郑巍巍老师分别开展专题讲座,为参会教师提供了高层次的学习交流平台,推动了教育资源共享与教师专业成长。
(四) 课堂实践提升教学能力
在第7次活动中,我们聚焦于“课堂实践”,参与者纷纷进行了PBL项目片段的教学模拟。通过专家的精准点评和深度反思,大家的教学设计方案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教学实践能力也显著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林晓平老师带来的《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以及蒋彩平老师的《初中谷风毕业季项目化设计》,这两堂课为在座教师们展示了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典范,极大地推动了项目化学习方式的推广。
二、学员获奖成果
本学期,工作室学员在各类教育教学评比中屡获佳绩,共获得得省级奖项2个,市级奖项4个,县级奖项12次。其中工作室学员王萌老师被评为乐清市第六届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名教师;蒋彩平老师的《禾下乘凉梦,争做一粒好种子》、王萌老师的《“另眼看雁荡”:十年研学路,教育新征程》等作品在乐清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叙事征集评审中获县级一等奖;林晓平老师的《“百草皆为药”——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实践体验》、王萌老师的《重力小车的设计与迭代》等作品在乐清市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案例评审中获县级一等奖;卓春老师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增值课堂深度学习——以《粽子我会做》为例》、蒋彩平老师的《寻根 融合 创生:基于地方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论文在温州市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获得二等奖,王萌老师的《研学旅行课程科学设计的模型构建与雁荡实践》、姬可可老师的《归因理论点亮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创新火种》在浙江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获得三等奖;赵秀智老师的《探源瑶岙文化 传承节日薪火——乡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在地化实施》在温州市“生动”校园特色活动典型案例评审中获市级二等奖。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工作室学员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三、总结与展望
本学期,工作室通过一系列活动,成功构建了“项目设计 - 实施 - 评价”全流程教学范式,开发了高质量的项目案例,显著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综合实践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工作室将继续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深化校际合作,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