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观察,探索学科融合
——乐清市赵晓阳名师工作室第5次研修活动纪要
2025年4月25日,乐清市赵晓阳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平阳县昆阳镇第三小学进行了第5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以“课堂观察赋能学科融合”为主题,通过创新课例展示与深度专题引领,吸引了陈长春、梁继亦、杜丽君、孙作金等名师工作室及平阳县综合实践骨干教师近百人参与,共同探索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课例实践:跨学科教学的创新范式
活动现场,三节精心设计的跨学科课例展示,为与会教师呈现了学科融合教学的生动实践。
第一节课心理健康课《我会保护我自己》由正高级教师、温州市名师梁继亦执教。梁老师以“口香糖”互动游戏破冰,迅速在课堂中创设出安全的心理场域。梁老师再借助绘本《不要随便摸我》,引导学生思考身体界限,并通过“身体红绿灯”活动,让学生在人体图上标注隐私部位,将抽象的防护概念转化为可操作技能,更通过绘画身体轮廓图提升学生面对危险的预判能力。梁老师的课堂创新,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安全防护的内驱引擎。
第二节课由浙江省教坛新秀、龙湾区沙城第一小学校长孙作金老师带来的《细心小侦探》课程。孙老师将“火眼金睛”视觉训练与“耳听八方”听觉挑战有机结合,通过侦探游戏将偶然性细心行为固化为可复制的认知策略,使学生明白:细心不是天赋,而是可训练的思维工具。
第三节课则由正高级教师、温州市名师、瓯海区学生实践学校杜丽君校长带来的《创新设计促环保》课程。杜老师组织学生用废旧材料设计环保动力小车,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变废为宝”的惊喜,同时也体会到了工程设计与制作的乐趣。
二、专业引领:构建教学诊断方法论体系
两场专题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专题一:课堂观察的循证革命
瓯海区综合实践名师陈长春老师做了题为《课堂观察五维法》的专题讲座,他为课堂观察提出了科学诊断框架:目标达成度锚定教学方向、学生参与度映射思维活性、资源整合度检验设计智慧、生成处理度考量教育机智、评价有效度诊断反馈效能。他强调课堂诊断需要兼具全局视野与显微洞察,既要把握教学流程的整体气韵,又要捕捉师生互动的细微脉动。最后还提出了“课前绘制诊断地图、课中切片分析关键事件、课后构建改进证据链”的实践工具包。
专题二:说课能力的进阶之道
瓯海区特级教师潘春波老师作了题为《回应常态:重课堂教学促说课能力提升》的专题讲座。潘特在讲座中提出了分层培养模型,针对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他还以当日三节课为例,剖析了说课的基本结构、评价维度、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综合性的教学理念,融合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教学策略。
三、研讨共识:生成融合育人新智慧
在会后,工作室主持人赵晓阳老师带领学员们对今天的三节课和两个讲座进行了复盘,通过研讨最终形成了两个核心成果:一是建立“五维三阶”课堂诊断范式;二是提炼学科融合的三大实施路径,包括心理安全课程化(梁继亦模式)、认知策略工具化(孙作金模式)和工程思维生活化(杜丽君模式)。赵老师在总结中寄语:“当课堂观察显微镜遇见学科融合广角镜,教育才能真实回应时代之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