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协同育人 赋能专业成长
——乐清市赵晓阳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第6次活动纪要
2025年6月11日,乐清市赵晓阳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第6次活动在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顺利举行。为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创新路径,提升工作室成员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本次活动特邀郑巍巍、潘春波等教育专家及名师团队,通过专题讲座、课例研讨等形式,聚焦综合实践活动的协同实施与育人价值,为参会教师搭建了高层次的学习交流平台。乐清市及周边地区综合实践劳动教师、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探教育创新路径。
一、共筑育人新实践
活动伊始,工作室主持人、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赵晓阳老师以《构建教育共同体 赋能成长新未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家社协同实施的公立探索》为题,分享了该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创新实践。赵校长从“课程设计”“资源整合”“家校社联动”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校本化经验。
随后,瑞安市塘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张瑞祥带来八年级心理健康课例《向欺人者说“不”,为‘凌’雨者撑伞》。张老师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引导学生识别校园欺凌行为,学习自我保护与互助策略。
课例结束后,龙湾区沙城第一小学校长、浙江省教坛新秀孙作金从“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情感共鸣点”三方面进行点评,并围绕《中小学生情绪力调控——教师篇》开展专题讲座。孙校长结合具体案例,剖析了学生情绪管理的难点与突破路径,为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
二、同创协同新模式

赵晓阳名师工作室特邀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小学部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郑巍巍,开展了一场题为《大实践育人的立体建模与价值取向》的专题讲座,为在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讲座中,郑巍巍校长围绕大实践育人理念,深入剖析了立体建模方法。她强调,乡村教育改革应立足儿童本身,培养“走得出,回得来”的未来乡村儿童。在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逻辑时,她详细介绍了关键环节,并鼓励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培养探究与创新思维,并通过多个案例生动展示了大实践育人的实施与成果。此外,郑巍巍校长还提出了“多元灵动”的课程评价理念,并分享了地域文化在教育中的独特魅力。
参会教师深受启发,让教师意识到,综合实践课程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成为学生连接社会、解决问题的桥梁。尤其是她提出的构建策略,为整合校内外资源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瓯海区教育局特级教师潘春波则聚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带来《精准滴灌式说课实践指导》。潘老师从“学情分析”“目标定位”“环节设计”“评价反馈”四个环节,结合具体课例,系统讲解了说课的逻辑框架与表达技巧,为教师备赛、教研提供了精准指导。
三、齐绘教育新图景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元,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参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观摩课例研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工作室主持人赵晓阳老师总结道:“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校家社协同发力。本次活动通过跨区域、跨学段的智慧碰撞,为教师成长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未来,工作室将继续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深化校际合作,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