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黄颖颖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2024学年第二学期

活动总结

2024学年第二学期,乐清市黄颖颖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以新课标理念为引领,聚焦核心素养落地,通过“一课多磨”“跨校联动”“帮扶共建”等多元路径,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创新的教研活动。工作室立足课堂教学实践,辐射区域教育发展,为乐清市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高质量平台。现将本学期活动总结如下:

一、深耕课堂:以创新实践探索教学新样态

本学期,工作室围绕“新教材解读”“唱游课评价”“多感官联动教学”等主题,开展了五次专题活动,呈现了丰富多样的课堂实践成果。

1. 同课异构展风采

在第八次活动中,工作室以“一课多磨,同课异构”形式,展示了三节风格迥异的优质课例。谢云云老师通过《新疆是个好地方》将民族文化与家国情怀融入音乐教学;黄颖颖老师以《时间像小马车》的节奏游戏和哲思启迪,实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金静静老师的《甜甜的秘密》则通过律动创编与情感表达,激发学生艺术潜能。三节课例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 跨学科融合促创新

第五次活动中,工作室联合徐多娇、陈晓雯等名师团队,以“新教材的N种变奏”为主题,探索学科融合路径。如庄微微团队的《童谣》单元结合语文与音乐,用方言诵读和戏剧表演激活传统文化;周苏拉团队的《可爱的家》通过亲情主题的音效采集与器乐编创,深化情感教育。

3. 过程性评价助成长

第六、七次活动聚焦“唱游课评价”,严林晨老师的《嘀哩嘀哩》以“听-仿-奏”阶梯式活动构建多声部教学框架;干俚莎老师的《春》通过纱巾律动与线条绘画实现音乐可视化。黄颖颖老师在讲座中提出“星级量表”“小步进阶”等评价策略,为游戏化课堂的“教-学-评”一致性提供范本。

二、辐射引领:以帮扶共建助推区域均衡

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辐射作用,通过“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形式,助力设站学校及农村薄弱校提升音乐教育质量。

1. 送教帮扶显实效

第四次活动中,工作室联合温州市陈晓雯名师工作室赴北白象镇第三小学开展帮扶。通过集体舞、嗓音游戏、原创音乐剧设计等互动培训,帮助乡村教师掌握“嗓音-动作-创作”梯度教学策略,赋能新教材运用能力。

2. 资源共享促发展

在第五次全市教研活动中,工作室与芙蓉一小、石帆一小等校深度合作,分享“双师课堂”“音乐列车员”等创新课例,为农村学校提供可复制的教学资源。活动后,工作室成员持续跟进指导,帮助结对校教师优化教学设计。

3. 数字赋能拓路径

本学期,工作室将优质课例录像、课件及评课实录上传至钉钉群平台,供设站学校芙蓉镇一小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参考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

三、反思展望:以深耕厚植共绘美育蓝图

1. 成果与亮点

形成“同课异构+深度研讨”的教研模式,累计打磨课例12节,覆盖低中高三个学段。

帮扶3所农村校,培训教师80余人次,推动区域音乐教育均衡发展。

2. 改进方向

进一步深化“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融合研究,如引入戏歌、民歌等艺术形式。

加强课题引领,聚焦“音乐素养可视化评价”开展行动研究。

扩大帮扶覆盖面,探索“线上教研+线下指导”的混合式帮扶机制。

“音乐教育是播种,是唤醒,是静待花开的过程。”本学期,工作室以实践为犁,以创新为种,在乐清教育的沃土上深耕不辍。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共研、共享、共成长”的理念,携手区域教师,谱写美育新篇章!

附本学期活动一览表:

特色亮点

2025.2.19

聚焦新教材,赋能新课堂

原创音乐剧设计、嗓音游戏

2025.2.28

深耕新教材,共谱育人新乐章

跨学科融合、双师课堂

2025.4.02

春雨润物,春雷唤新

多感官联动、过程性评价

2025.5.16

“玩•评”共振:唱游课素养进阶

游戏化教学、评价可视化

2025.6.11

一课多磨,同课异构

民族音乐教学、哲思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