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徐多娇音乐名师工作室活动总结

2025年上半年,徐多娇音乐名师工作室围绕“新教材落地”“单元评价”“音乐素养培育”等核心议题,开展了四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工作室成员携手一线教师,通过课例展示、专题研讨、专家引领等形式,在实践中探索音乐教育创新路径,推动教学理念与评价体系的迭代升级。以下是活动总结:

一、新教材落地:从“答案之书”到“创生之源”

2月28日,工作室于虹桥一小开展第十三次活动,聚焦新教材在课堂中的创造性运用,全市小学教研组长及2024年入职新教师参与。

1.课例示范与集体研讨:组织多组教师现场展示新教材课例(如徐小惠老师《春天》单元、庄微微团队《童谣》微课),通过 “课例展示—集体评课—策略优化”流程,让教师在观摩中碰撞教学思路。

2.跨工作室组团探研:整合多个名师工作室力量(如六个乐清市小学音乐工作室),以“归零姿态”共同拆解教材难点,通过“分组备课—成果互鉴”模式,实现经验共享与资源整合。

3.双师课堂与协同设计:如《游戏》单元“双师课堂”所示,鼓励教师结对开展教学设计,通过“一人主备—两人共研—课堂同频”的合作模式,探索教材与学情的融合路径。

4.专题发言与思辨碰撞:安排教师围绕单元大观念、教学结构等主题开展专题分享(如陈晓雯团队解析“唱・游”常规建立)。

活动打破“教材复刻”模式,通过开放式研讨聚焦“教材变奏”的 N 种可能,为教师提供“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范式。

二、聚焦单元评价:赋能课堂变革新路径

5月8日,第十四次活动在翁垟第二小学举行,以《温州市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常规(2025 年版)》为指引,探索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学员们围绕备课、授课、评价等常规工作,结合人音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春之韵》《童谣》等单元案例,深入拆解新版教学常规中“课程目标精准锚定—教学过程高效实施—教学评价科学开展”的闭环逻辑。活动构建“政策引领—方案共研—实操赋能”研修模式:在方案共研环节,四组教师分别展示《春之韵》三维评价体系(共性标准、个性成长、情境链评价)、《童谣》单元逆向设计(从“感知童谣特点—提升音高能力”目标倒推多维度评价表)、《亲又亲》单元嵌入式 “萌鸭友谊欢乐赛” 情境评价及《乐玩游戏》表现性“游园集章卡”测评,将 AI 技术、画写演童谣等跨学科活动融入评价工具开发;实操环节中,教师紧扣一年级学情围绕《理发师》开展“一小时集体备课”,通过理发店情境导入、理发动作模仿等设计实现 “教—学—评” 融合,导师现场示范节奏训练与声音美感引导,强调关注学生课堂生成性表现(如个别学生节奏偏差的即时纠正)。活动形成含单元评价表、情境任务单、AI 测评工具在内的实操资源包,使教师通过“政策解读—方案共创—课堂验证”实现评价理念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深度转化,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可操作的评价工具与方法支撑。

三、以评赋能:奏响音乐素养培育新乐章

6月9日,第十五次活动在天成小学举办,聚焦《浙江省小学艺术综合评价指南》,通过课堂展示与专家讲座破解素养评价落地难题。天成小学教师南佳佳带来《音乐时光机》复习课,以四站式情境测评,将过程性评价嵌入“聆听—体验—表现”全流程,创新使用“音乐素养发展量表”等过程性评价工具,为课堂评价提供可观测的实践样本。特级音乐教师陈晓雯以“感受与欣赏”“表现—嗓音”为核心展开讲座,带领教师通过“身体画图谱”(如用体态表现大峡谷景物)、“脚步丈量乐句” 等沉浸式活动,将抽象音乐要素转化为可视化肢体语言,并结合《理发师》等课例详解教学问题解决策略。温州市教坛新秀周苏拉校长以测评数据为切入点,揭示学生“凭经验答题”的核心痛点,提出“音响替代经验,韵律替代记忆” 的双维策略,强调音乐教学需融合音响感知、表现要素训练、真实情境创设与实践活动,为破解测评困境提供路径。本次活动以“评价”为支点推动教学范式转型,既形成“课堂即考场”的创新实践,又构建“从数据反推教学策略”的理论框架,为区域音乐教育提供可复制的“评价—教学”互促范式。

四、乐评・乐教・乐学:评价创新与教育温情的双向奔赴

6月19日,第十六次活动在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开展,聚焦音乐学科学业评价创新,融合测评分享与教学暖事交流。徐小慧老师以《荷塘“乐”色》构建三维测评框架,谢筱老师设计 “四维乐章” 关注过程性评价,徐玮老师用《森林舞会》为低年级打造童话测评情境。北白象七小沈丹丹老师以《水上音乐》项目为例,解析“资料整理—音乐分析—表演—创编”四任务链,强调评价表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导师在点评时强调:评价需立足音响体验,摒弃机械背记,倡导“以终为始” 设计测评方案,肯定表现性评价对学科本质的回归。未来工作室将深研《小学艺术综合评价指南》,探索“以评促教”路径,构建区域音乐评价资源库。

五、总结与展望

2025 年上半年,徐多娇音乐名师工作室通过四次活动,构建了“教材落地—评价优化—素养培育—情感浸润”的研修闭环。从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到评价体系的多维建构,从课堂实践的实操赋能到教育温情的价值回归,工作室成员在思辨与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为乐清市音乐教育注入创新活力。

未来,工作室将以“评价”为核心抓手,深化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推动音乐教育从“知识传递”向“生命浸润”转型,让每一次活动的思考与实践,都成为奏响学生音乐素养生长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