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赋能・奏响音乐素养培育新乐章
—— 徐多娇音乐名师工作室第十五次活动
为深化落实《浙江省小学艺术综合评价指南》,推动温州市义务段音乐学科新版教学常规实施。2025年6月9日,乐清市“聚焦音乐素养·共研评价策略”音乐素养研讨活动在天成小学顺利举行。全市骨干教师、各音乐名师工作室学员参与了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汇聚了多位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和一线教师,通过展示课、专题讲座等形式,破解素养评价落地难题,为区域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范式。
课堂实践:在评价视角下重构教学逻辑
天成小学教师南佳佳带来的《音乐时光机》复习课,通过“30年代艺术回响”(黄自《西风的话》)、“家国情怀表达”(《国歌》)、“成长歌声”(《小小少年》)、“国粹传韵”(京剧《龙里格龙》)四站式情境测评,将素养评价融入“聆听-体验-表现”全过程。这堂以评价为线的音乐复习课,不仅让学生在穿越时空的音乐之旅中实现了素养的多维生长,更以“过程性评价工具”的创新应用,为音乐课堂评价提供了可操作、可观测的实践样本。
专家论道:解锁评价策略的密码
特级音乐教师陈晓雯的讲座如同一场“音乐魔法课”。陈老师以“感受与欣赏”、“表现——嗓音”、“表现——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三大主题展开讲座。她带领老师们通过“身体画图谱”、“脚步丈量乐句” 等沉浸式活动,将抽象的音乐要素转化为可观察的肢体语言,如在音乐中用体态表现大峡谷的景、物、人,实现“表现性评价”可视化。在嗓音训练部分,陈老师强调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呼吸控制和音高模仿能力。最后,她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解决音乐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教师们提供了实用的教学策略。
经验共享:破解经验主义测评困境
“为什么孩子总用经验答题?因为缺少‘听见音乐’的能力。”温州市教坛新秀周苏拉校长以一组测评数据为切入点,直指音乐素养评价的核心痛点,深入剖析学生在测评中常见的经验主义陷阱。她提出 "音响替代经验,韵律替代记忆" 的双维策略,为破解测评困境提供了实践路径。周校长还强调,音乐教学应注重音响、表现要素、真实情境和实践的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和文化背景。
活动回响:让评价成为素养生长的催化剂
本次活动以 “评价” 为支点,撬动音乐教学范式转型:既有南佳佳老师 “课堂即考场”的创新实践,也有专家“从测评数据反推教学策略”的理论高度。正如教研员徐老师所言“评价不是终点,而是引导学生‘听见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的起点。”未来,乐清市将持续深耕“以美育人、以评促教” 的路径,让音乐素养在科学评价中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