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叩问童心 儿童哲思点亮智慧
——乐清市徐顺辽名校长工作室第五次活动纪要
2025年5月22日,乐清市徐顺辽名校长工作室一行赶赴温州市市府路小学北校区参与“温州市儿童哲学联盟校第13次活动暨团体研讨中深度对话的策略研究”活动,这场别开生面的儿童哲学研讨活动通过观点报告、课例示范和专家引领,展现了儿童哲学教育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首先,温州市市府路小学团队的陈开连老师带来观点报告《儿童哲学与语文口语交际的深度融合》,他们发现儿童哲学与语文口语交际的融合,本质上是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达的深度结合,通过引入哲学思辨,学生从“复述观点”转向“建构观点”。课程通过“观点树”“思考云”等工具,鼓励学生围绕口语交际的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其语言表达与逻辑能力。还创新评价体系,通过三维评价形成学习闭环,确保思辨能力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


接着,温州市市府路小学倪诗意老师带来课例展示《由鹦鹉失踪引发的思考》,以鹦鹉是否应飞出鸟屋为情境,引发学生对自由与约束的思考。学生通过论辩“待在鸟屋好还是飞出去好”,探讨了自由的价值与选择的意义,将抽象哲学问题生活化,又结合具体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儿童从多角度表达观点,体现了哲学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联结。


然后,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南强儿童哲学研究中心课程部主任黄睿教授带来专家课堂《语文与儿童哲学整合课:自相矛盾》,通过引入“两真一假”的逻辑题,引导学生了解并经历经验、分析、思考、判断、排除等逻辑能力。再进入课文,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破解文言文的阅读难题后,开展“思维游戏”,在为楚人检查新广告语中是否有矛盾的地方这一情景任务中锻炼逻辑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矛盾与真相的关系,凸显了“经验—分析—判断”的思辨路径。


最后,黄睿教授还带来了深度对话的讲座,从理论层面阐述“对话”的概念。黄教授指出深度对话不是辩论,而是一种论辩,是儿童与文本、师友的对话,最终带动儿童与内心的对话,带来内心的成长。对话也不是下课了就结束了,它是一种不断循环产生新循环的过程,学生带着思考在生活中持续去对话,最终形成自我的思想。对话还具有五个基于场所的隐喻,即思想游乐场、思想秀场、思想赛场、思想工厂和思想市场。

活动尾声,工作室成员就儿童哲学深度对话,做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导师徐顺辽对儿童哲学的意义和价值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本次研讨活动不仅为儿童哲学教育提供了生动案例,更通过互动式课堂设计,让哲学思考扎根于儿童的语言、逻辑与生活中,为开展未来教育实践开辟了新思路,也为工作室开展儿童哲学开启了良好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