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班级,慧育成长

——乐清市“黄利华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第22次活动总结

2025年5月29日,乐清市柳市镇第八小学多媒体教室内,乐清市“黄利华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第22次活动有序开展。本次活动以“智汇班级,慧育成长”为主题,众多班主任齐聚于此,共同探寻班级管理与学生培育的精妙路径。

课例展示1——支琴琴《不做喷火小哪吒》

支琴琴老师以哪吒暴怒喷火片段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愤怒时身体变化,通过 “身体定格表现” 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愤怒程度差异。借助 “情绪温度计” 等环节,师生共同解读愤怒过程,分享降温妙招,涵盖生理、心理、行为降温法。还进行愤怒能量转化实践,从破坏性动作转为建设性动作。最后,学生绘制 “情绪降温秘籍” 。此次班会助力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技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课例点评1——谢顺洁《掌控情绪之火,炼就心灵灵珠》

支老师以“不做喷火小哪吒”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借《哪吒》动画将愤怒情绪具象化,用“乾坤圈”喻调节工具,通过“身体定格”“情绪温度计”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觉察、管理情绪。“绘制降温秘籍”鼓励个性化表达,齐诵口诀强化记忆。课程寓教于乐,兼具趣味与实效。

课例展示2—黄利华《伞亮文明。爱暖校园》

班会课上,黄利华老师先介绍伞的历史、结构知识,接着借助小伞兵哭诉和班级用伞调查,让学生意识到文明用伞的重要性。在 “体验·整洁伞” 环节,学生通过练习卷伞、摆放伞,养成爱护伞的习惯。“辨析·安全伞” 环节,以小考官考试等形式,教会学生辨别安全伞及安全用伞方法。最后在 “践行·文明伞” 环节,通过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传递诚信、友善。此次班会通过多环节设置,将知识讲解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与安全意识,让文明友善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课例点评2——姚云丹《一把小伞里的文明大课堂》

黄老师的主题班会独具匠心,以伞为切入点,融合知识与实践。从伞的历史、结构科普,到“小伞兵哭诉”情景导入,巧妙引发学生对文明用伞的思考。“体验·整洁伞”“辨析·安全伞”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与趣味挑战中掌握用伞技能。最后的“践行·文明伞”结合生活情境,将诚信友善融入日常,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是一堂生动又有意义的德育课。

课例3—姚瑶《甜蜜大轰炸》

此次班会,姚瑶以甜食危害引入,通过视频、采访让学生认识到吃糖过多会致蛀牙、发胖等问题。“识别甜蜜陷阱” 环节,学生判断食品含糖量、排序,了解日常饮品和食物的含糖情况。在 “粉碎甜蜜谎言” 中,针对无糖食品宣传误区,借助视频引导学生学会看配料表辨别。最后设置情景调整食谱,还让学生担任控糖推广大使策划宣传活动。此次班会增强了学生控糖意识,助力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课例点评3—林小也《小主题,大收获》

这堂班会课亮点突出。主题选择上,紧扣儿童高糖摄入热点,从学生感兴趣的零食切入,视角新颖。内容呈现逻辑清晰,借图片、数据等多元形式,助学生了解糖知识。教学方法灵活,以问题引导思考,小组合作、辩论促能力提升。还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尊重多元观点。它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为主题班会教学提供了优秀示范。

经验分享:

翁新婷老师以《做家长的 “自己人”》为题进行分享。围绕家校沟通,她提出三方面经验:一是转换角度思考问题,站在家长角度关心孩子,让家长更易接受建议;二是运用 “三明治法” 沟通,通过表扬——建议——激励的方式,给批评裹上 “糖衣”,使家长更顺意交流;三是删繁就简解决问题,聚焦关键问题,避免向家长倾倒过多问题。此次分享为班主任们提供了实用的家校沟通策略,助力提升家校合作效能。

倪铭慧老师就处理班级突发事件分享经验。该班主任从五方面展开:一是敏锐洞察,留意学生状态和班级氛围,培养 “小情报员” 早察问题;二是冷静沉着,避免冲动反应,给自己缓冲时间,传递积极情绪;三是灵活施策,因事而异决策,借助多方力量,创新解决思路;四是持续跟进,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巩固处理成果;五是反思提升,定期复盘总结。此次分享为班主任应对班级突发状况提供借鉴,助力班级管理工作更上台阶。

南丹老师以 “正面管教:引航学生情绪成长” 为题分享见解。教师结合日常班级管理,通过李同学美术课情绪爆发实例,阐述运用正面管教理论引导学生情绪的过程。从助力情绪认知觉醒、解锁 “掌中大脑” 技能等方面入手,剖析学生不当行为背后未满足的需求。还提出在处理学生情绪失控问题上,可从共情话语搭建情绪疏通桥梁、借助工具解码情绪背后需求等多方面着力,为教师引导学生情绪成长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借鉴。

专题讲座:

黄利华老师聚焦“体验式成长”,介绍其内涵,即个体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主动参与、实践并反思,实现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综合提升。还阐述了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体验形式,以及涵盖红色教育、劳动教育等多维度的班级体验路径。同时,黄老师指出新时代少先队教育面临转型需求,家校共育机制松散、体验教育形式化等问题。对此,提出创新路径: 制度筑基:以“种子精神”构建班级文化,打造班徽等符号体系;划分教室空间为“三区一廊”,营造育人环境;资源融通:搭建“1 + 1 + N”多元课堂,调动三方资源;分年级开展劳动教育;借传统节日开展食育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普特共生:组建“1 + N”助学团体,选拔特需学生的“影子伙伴”及热心同学,经申请、投票等流程确定并培训,提供个性化支持。

黄利华老师的实践探索,为家校共育和班级体验教育创新提供思路,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与全面发展。

余煦姿老师围绕“解锁班级评价密码:激活孩子内驱力”开展主题讲座。余老师表示,学生在明确内心目标,或兴趣与热爱交融时,会展现出强大动力。在班级管理中,可从三方面激活内驱力。首先,通过直觉唤醒好奇心,运用替换法、榜样法、故事法等,改变学生对学习的固有认知,让学习充满乐趣,还可借助模拟情境实现多样化学习。其次,运用心锚法,创造刺激因子建立积极条件反射,提升学生自主成长能力。最后,利用“马太效应”,强化学生成就感,使其在成功进步中获得更多发展契机。

余老师强调,教师应充当陪伴者与激励者角色,以智慧语言引导学生。她还分享了积分兑换奖品、春日植梦计划等班级活动。最后,以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矛盾的事例,点明教育要以理解学生为前提,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此次分享为班主任提供了创新思路,助力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此次活动作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在理念交融与经验共享中,为班级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展望未来,参与活动的班主任们定能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精研班级管理策略,赋能学生成长,在教育征程中谱写更为华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