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示:聚焦多元智能,共探育人新路径
上午的活动以课堂展示与研讨为主线,两组教师围绕“学生闪光点挖掘”与“多元智能发展”带来了精彩的说课、授课与评课。

第一组由乐清市大荆镇第一小学的吴欢欢老师带来精心打磨的说课内容《从追光者到发光体》登场。吴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此次将围绕该主题,分享独特教学思路,助力探索育人新路径。
随后大荆镇第一小学的潘芸芸老师执教五年级《追逐光,成为光 —— 闪闪发光的我》。课堂上,潘老师以“体验—认知—实践”为主线,通过结构化的团体互动与精准的引导策略,系统地将“自信构建”转化为可操作、可感知的具体行动。不仅让平阳鹤溪小学五(3)班和丹霞路小学五(1)班同学“知道”自信的重要性,更通过真实的参与和反馈,让同学们“感受”到自信的来源与构建路径,最终实现从“追逐光”到“成为光”的内在成长。
丹霞路小学叶乐娇老师以《“挖掘学生闪光点”的深度审视》为题进行评课,从教学目标达成与学生参与等维度提出针对性建议。
第二组展示中,乐清市知临寄宿学校温茜茜老师说课《米粒之苔,灼灼其华》。温老师凭借深厚教学功底与独特教育视角,将在此次说课深入解读,挖掘育人价值,为各位班主任呈现别具一格的教学思路。
接着,淡溪镇第三小学何家洋老师和丹霞路小学四(2)班、平阳县鹤溪小学四(3)班同学共同演绎《苔花如米小,也要绽光芒》一课。通过视频导入、互动活动、案例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的独特性,学会悦纳不足并制定成长计划。活动包含 “初识苔花”“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升自我”“共绽苔光”五大板块,辅以课后延伸的苔花成长记录卡,旨在培养学生自信与抗挫能力,强调每个人都能绽放独特光芒。
“独一无二,自有光芒”工作室主持人赵爱萍老师在评课议课环节强调,班主任需以多元视角审视学生,通过个性化教育激活学生潜能。并在“深化价值观引领”“优化时间分配”“关注个体差异”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建议。
经验分享:凝聚班级管理智慧,共话成长新范式
下午的经验交流环节,三位班主任围绕班级管理中的个性化教育与多元智能培养分享实践经验。
柳市镇第六小学刘素燕老师以《以心育心,以光引路》为题,深情分享了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带班方略。她通过讲述日常班级管理中用关爱融化学生心灵壁垒、以共情搭建沟通桥梁的故事,展现了情感教育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强大力量。
石帆第一小学连潇潇老师带来《个性・多元・班级力 —— 打造共生“成长圈”》,从班级文化建设角度切入,结合特色主题班会、创意班级活动等实践,深入探讨如何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将多元理念融入班级建设,促进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成长圈”中共同发展。
城南第一小学周舟老师以《让每个孩子都发光 —— 班级管理中的个性化教育探索》为主题,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实践案例,呈现了如何挖掘学生的独特潜能。从定制专属学习计划到设计个性化成长档案,周老师的分享为在场教师提供了班级个性化培育的新思路与新方法,赢得了阵阵掌声。
专家引领:家校共育新路径,体验教育再升级
本次活动特邀柳市六小校长、高级教师黄利华作《家校共育下班级体验教育的创新路径》专题讲座。黄校长结合自身教育实践,围绕家校共育下班级体验教育的创新路径展开,指出当前存在机制碎片化、体验教育形式化、普特融合边缘化等困境。首先用制度筑基,通过软、硬文化建设及阶梯化制度等举措实现精细化班级管理,赋能体验教育。其次强调了资源融通,如搭建“1+1+N”多元课堂,推进低中高年级劳动教育,依托传统节日开展食育活动等。搭建立体化的育人网络。最后指出了普特共生,组建“1+N”助学团体,创新“伙伴日互助”课程,强化家庭协同支持等为特殊儿童赋能。黄校长强调家校共育下的少先队体验教育具有潜力与希望,未来教育中应持续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新方法,丰富其内涵与形式,为孩子营造优质教育环境,助力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

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精心构建起立体化的教育研讨体系,以课堂实践为根基,工作室的小伙伴们通过真实课例展示多元智能教育在教学场景中的创新应用;经验碰撞环节,来自不同学校的班主任围绕个性化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等议题畅所欲言,思想火花不断迸发;专家引领则为整场活动注入理论深度,从宏观视角剖析教育理念与实践路径,全方位为班主任搭建起多元智能教育的交流平台。
未来,赵爱萍名班主任工作室将持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专题研修、课题研究、资源共享等形式深耕班主任专业成长领域,致力于打造更优质的德育师资队伍,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