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周祥晓职高汽车机械名师工作室第七次活动 通讯稿
数智赋能强师路 深耕杏坛共远航
乐清市周祥晓职高汽车机械名师工作室成员合影
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4月25日,乐清市周祥晓职高汽车机械名师工作室在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功举办“学习AI思维方法,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主题教研活动。来自全市各中职学校汽修和机械专业的骨干教师及工作室成员2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一场专业成长的思想盛宴。
书香漫卷明师道 墨韵凝心话成长
上午的“幸福读书交流会”在书香氤氲中拉开序幕。七位中青年教师立足AI时代教育变革背景,结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简史》等专业书籍,各自分享了深度阅读的智慧结晶。
工作室成员参与幸福读书交流会
赵明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用“期待”点亮学生
“教师的目光是学生成长的灯塔。”赵老师分享了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践感悟。他通过为后进生设计“每日进步卡”,记录微小成长并公开表扬,一学期后班级平均成绩提升12%。“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当学生感受到被看见、被信任,潜能便会自然生长。”
陈蓉:《静悄悄的革命》——课堂从热闹到深度
“真正的学习是安静而深刻的。”陈蓉反思过去追求课堂活跃度的误区,尝试书中“倾听型课堂”模式。她减少提问数量,增加学生自主讨论时间,通过课堂观察笔记追踪思考轨迹。当教师学会沉默,学生的思维才有空间绽放。
何玉来:《给教师的建议》——用“慢艺术”治愈焦虑
“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何老师以书中“教育节奏论”缓解职业焦虑。他分享十分钟晨读实践:每天与学生共读散文,不谈考点,只聊感悟。慢下来后,我重新发现学生眼里的光,也找回了教书育人的幸福感。
支裕奔:《可见的学习》——让成长“被看见”
“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镜子。”支老师借鉴书中“可视化反馈”策略,将实训课评价细化为技能操作+思维解说双维度。学生通过录制操作视频并自我点评,反思效率提升40%。当学习过程变得清晰可见,进步便有了方向。
郑婷婷:《教学勇气》——直面“不完美课堂”
“真正的勇气不是永不犯错,而是接纳局限。”郑老师坦言曾因公开课失误陷入自我怀疑,书中“脆弱的力量”理论让他重建信心。她开放实训课堂,邀请学生担任助教评审,师生共同改进教学设计。承认不完美,反而让我离学生更近。
郑新富:《班主任工作漫谈》——从“管理者”到“陪伴者”
“教育是师生共同修行的旅程。”郑老师运用书中“情感账户”概念,将班会课改为成长故事会,分享自己学生时代的挫折经历。当教师卸下权威面具,学生才愿敞开心扉。本学期班级矛盾事件减少,信任感显著提升。
胡桐:《终身成长》——打破“固化思维”陷阱
“教师若停止成长,课堂便成牢笼。”胡老师结合书中“成长型思维”理论,公开向学生征集教学建议。采纳项目式学习、同伴互评等创意后,学生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与其担心‘教不好’,不如和学生一起学下去。
工作室主持人周祥晓老师在总结中强调:“在知识更迭加速的智能时代,系统性阅读既是教师突破专业瓶颈的阶梯,更是构建AI思维模型的重要路径。”
问道匠心寻自我 赋能蝶变谱华章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副校长陈冬锋 专题讲座
下午的专题研修环节迎来重磅分享——浙派名师、温州市瓯海职业教育集团副校长陈冬峰以《成长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中职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路径解码与实践智慧》为题,为与会教师呈现了一场极具启发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讲座。陈校长以其十五年从普通教师到浙派名师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为经,以教师专业成长的底层逻辑为纬,系统阐释了教师突破职业瓶颈的“五维修炼模型”:从内生动力到实践锤炼,从持续学习到创新突破,最终实现专业成长的螺旋式上升。通过剖析教学竞赛、课程改革、教育科研三大专业发展平台的协同效应,陈校长创新性提出青年教师能力进阶的“四力模型”: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持之以恒的忍耐力、系统设计规划力以及合作共进协作力。整场讲座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引,又饱含脚踏实地的实践策略,激励着教育同仁既要深耕教学实践的责任田,更要擘画专业发展的战略图,以行稳致远的智慧走好从教之路。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副校长陈冬锋 专题讲座
活动最后,周祥晓老师表示:“本次教研通过读书分享与专家引领的双轮驱动,不仅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AI思维的新动能,更指明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教教师能力重构的方向。”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把AI思维方法融入教学实践,以持续精进的专业素养回应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