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场中见真章 育人路上砺锋芒
——乐清市吴丹名班主任工作室第7次活动
2025年4月19日下午,乐清市吴丹名班主任工作室第7次活动在乐成一小举行。本次情景模拟大演练以“模拟场中见真章,育人路上砺锋芒”为主题,通过小组互助、理论指导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为班主任团队搭建了技能精进、互学共鉴的专业平台,不仅让"儿童友好"理念在情景推演中落地生根,更见证了班主任团队在专业进阶之路上的破茧蜕变。
互助协作新起点
活动伊始,本次活动主持人谢茜茜老师重点推介了本次情景模拟的破冰之举——"小组互助式"情景解读创新机制。该模式创造性采取"双师协同、青蓝相济"的协作策略,通过双向互选的结对方式,每两位学员组成专业成长共同体,深度对接一位选手教师的教学案例,构建起多维立体的支持网络。这种"观察-研讨-反馈"的闭环研修模式,既实现了教育智慧在互助对话中的流动共生,更让情景解读在思维碰撞中实现从表层分析到本质洞察的认知跃迁,为后续实战演练提供了精准赋能的专业支架。
分组实战解难题
"两组情境已加载!"随着电子沙盘亮起,四位学员兵分两路,开启教育智慧的双线攻擂模式。两组学员分别根据“烟卡”和“食堂预制菜”的两个情境案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与助演老师互动。四位学员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于情境中阐述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措施,体现了日常的教育教学的机智和智慧。台下观摩的学员也积极参与讨论,教育智慧不断交织、碰撞,不断补充、完善措施。
收获成长向未来
活动压轴环节,领衔人吴丹老师执起"教育诊断金钥",从专业角度出发,进行细致点评。她既肯定了班主任们在处理问题时展现出的优点和亮点,也从班主任处理问题的底层逻辑出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吴丹老师以"教育机智论"作结:"今日这些带着体温的建议不是终点,而是埋进你们专业土壤的共生菌种,它将在未来某个真实的教育现场,催生出破茧的蝶翼。"此刻的会场,学员们记录笔的沙沙声,正编织成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最美和弦。
心得分享话收获
情景模拟演练结束后,我感受颇深。模拟中,学生沉迷烟卡、与家长产生冲突的问题,凸显了青少年行为管理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也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家校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在应对这一问题时,家校双方需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探讨有效的教育策略。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行为变化,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陷入不良嗜好的泥沼。此次演练为我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我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成长全方位的关注与引导。
蔡慧
参加班主任情景模拟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科学处理班级问题的关键在于“精准诊断”。面对模拟的烟卡事件,我虽有意识要抓住核心问题,但仅停留在表面沟通,未深入挖掘孩子因烟卡偷拿家长钱财这一深层行为动机。在情景互动中,当助演教师抛出干扰信息时,我因缺乏清晰思路,陷入细节纠缠,被对方引导打乱节奏,偏离解决问题的主线,导致关键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这次实践让我明白,班主任工作如同精准的外科手术,需先通过观察、对话锁定“核心病灶”,再追溯问题根源,最后制定分层干预方案。今后,我会着力培养“问题聚焦力”,构建“现象 - 本质 - 策略”的结构化思维框架,在复杂情境中保持清醒,提升家校沟通效率,实现标本兼治。此次培训的遗憾是成长的新起点,时刻提醒我保持教育者的专业敏锐度。
陈静
在这次情境模拟课堂中,我深深地触摸到了真实的教育温度。
在模拟处理学生上课讲话问题时,我起初只想到"分开座位"的常规操作。但当扮演学生的培训伙伴说出"老师,我们不是故意说话,是在讨论题目。要换位置也要小明先换。",我突然意识到:教育管理不能停留在表面处理。 我忽然意识到教育的本质是"看见":看见孩子倔强背后的脆弱,看见调皮之下的试探,看见每个独特灵魂的成长密码。
面对突发情境的演练,我逐渐领悟到教育智慧并非现成的公式,而是动态生成的对话艺术。处理学生矛盾时,有效倾听比立即说教更重要;化解家校误会时,共情理解比机械沟通更有效。这些模拟场景像多维镜面,折射出教师专业素养的各个棱角——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应变力、持续的学习力。
这场沉浸式体验让我明白,优秀的班主任是能在教育戏剧中既当导演又当观众的智者,用专业与温度编织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叙事。
南品丹
在情景演练中,站在讲台前的我手心沁出冷汗。模拟家长咄咄逼人的质问声里,突然意识到班主任工作不仅是教育艺术,更是情感连接的细密针脚。当用"我知道您最担心……"替代预设的辩解话术时,我看见扮演家长的同事眼里的冰棱开始融化。这场角色转换的沉浸式体验,让我真切触摸到教育的多面棱镜。面对问题学生时,与其说是处理事件,不如说是解读每个行为背后的情感密码。 演练结束时,我突然明白:教育最动人的力量,就藏在耐心倾听的耳、温暖注视的眼,和永远向学生敞开的心门里。
郑阳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的情境模拟演练,虽说煎熬,但却更是一种磨练,在吴老师以及身边前辈们的一次次指导点评下,我成长迅速,每一次的练习,都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通过本次的情境模拟培训,我发现自己平时在思考和沟通中缺少的能力,那就是要聚焦对方的心理和内在需求,情境模拟的核心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做到用心、用智、用情,做有思想、有担当、有温度的新时代智慧班主任。
南幼倍
这次情景模拟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个案例都是班级管理中真实发生的教育现场。在分析问题时,我认识到光有教育情怀远远不够,更需要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特别是当处理学生矛盾或行为问题时,不能只停留在批评教育的层面,而要用发展的眼光,思考如何通过这件事促进学生的成长。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的班级管理思路更加清晰,也掌握了许多实用的教育策略,对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大有裨益!
牟海珍
参与班主任情景模拟演练,让我对班级管理工作有了全新认知。模拟过程中,学生矛盾调解、学业懈怠处理等真实场景,暴露出我应变能力不足、沟通方式生硬等问题。面对学生冲突时,我因缺乏经验难以快速化解矛盾;处理家校沟通时,也未能充分共情家长需求。
通过反复演练和经验交流,我学会了倾听、共情与灵活引导的沟通技巧,意识到团队协作对解决班级问题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深刻反思到,过去管理中过于注重规则,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此次演练是一次难得的实践课堂,让我在“实战”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未来,我会将所学融入实际工作,努力提升专业能力,以更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成长,构建和谐班集体。
徐麒茹
通过本次情景模拟,我深刻意识到家校沟通的关键在于“共情”与“透明”。面对家长的质疑,班主任若急于辩解或回避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而先以“我理解您的担忧”建立情感共鸣,再以事实证据回应,才能有效消解疑虑。同时,危机亦是契机——通过邀请家长参与监督、定期公开信息,能将单向的“质问”转化为双向的“共建”,让家长从问题的提出者变为解决的合作者。
此外,我反思到日常沟通中“预防”比“灭火”更重要:若学校提前公开餐饮信息、主动科普食品安全知识,便能减少误解。未来工作中,我不仅要提升应急沟通能力,更要有意识地搭建透明、常态化的家校互动机制,用主动的诚意和持续的行动,筑牢家校信任的基石。
王炎
在班主任基本大赛里面,情境模拟是我最薄弱的一项,感谢吴老师提供的契机, 此次情境模拟对我来说可谓是受益匪浅。有幸成为了一位群演,于是相应的,站在了问题当事人去思考这些情境问题,顿时豁然开朗。我想,在之前作为“老师”身份去处理问题的时候,我只是追求表面的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当事人最根本的诉求,于是就陷入自圆其说的误区。同时,我也懂得了班主任工作中要以“委婉”和“灵活”的方式去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谢茜茜
无论是与家长的沟通,如预制菜的问题;还是学生的行为问题,如玩烟卡,与科任老师的冲突等等,每一个情景都仿佛是一次真实的班级管理挑战。这些案例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让我体会到了提升班主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和现实中的班级管理难题一样,情境模拟题中的冲突并不是单一和线性的,而是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包含了多种问题和矛盾。作为老师,如何对情境进行诊断,乱中求序,从一团乱麻的“垃圾箱”中找到核心的问题和主要矛盾,这对老师来说是个挑战。而这次的培训,吴老师和工作室的老师们将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情境模拟案例从模拟表演、问题阐述到案例剖析,将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境和问题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让我们真的受益匪浅。
朱小燕
在班主任情境模拟中,我曾以“解决问题者”的身份沉浸于角色。当我不再是情境中的决策者,反而能更冷静地观察教育互动的全貌——班主任的一句话、一个停顿,甚至无意识的肢体语言,都可能成为点燃或化解冲突的关键。
这一角色转换让我意识到,教育情境中的“对手戏”本质是共同成长——助演不仅是考验他人,更是反思自身:我是家长,我的诉求是什么?若我是班主任,怎样的回应能满足我的诉求?这种双向反馈深化了我对师生互动中“共情力”与“临场智慧”的理解。未来无论是扮演还是实践,这段经历都将提醒我: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一场需要共情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对话。
王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