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项目化学习 共探实践育人新路径
——记乐清市赵晓阳初中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第4次研修活动
2025年4月10日,乐清市赵晓阳初中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第4次研修活动在柳市镇第一小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PBL项目选题指导与方案制定”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说导说课、专题讲座及互动研讨等丰富形式,深入探索项目化学习与学科实践的融合路径,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全体学员共聚一堂,共享教育智慧。
|
|
一、课例实践:项目化学习的生动演绎
上午活动以课堂实践为核心,三位教师展示了不同维度的项目化学习案例。
|
|
|
|
1、科学实践与创新思维
乐清市公立寄宿学校陈露燕老师带来八年级科学课例《自制吸尘器》。她以“如何让灰尘自动跑到塑料瓶里”为驱动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流速与压强的关系”,结合伯努利原理设计制作吸尘器。整个课堂融合科学探究、安全教育与工程实践,学生动手操作中感悟“基本原理”与“现象好奇”对科技创新的意义。
2、阅读素养与人文浸润
恰逢四月读书月,淡溪镇第一小学的卓春老师以《最美四“阅”天,书香润童年》为主题,以读书节活动为载体,通过“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讲一讲”等任务驱动,趣化、智化、内化了学生与经典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经典的热情。最美四月天,最美四“阅”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成果展示,提升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及文化理解能力,实现阅读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
3、健康理念与行动赋能
北白象镇茗西学校的蒋艳隆老师以《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进行了班会说课,针对班级里小胖墩和小眼镜的人数不断增多的现象,围绕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通过问卷分析、情境讨论、运动计划制定等环节,解决了“班级学生体质不佳,请假人数多”和“学校运动会报名不积极”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运动意义,激发运动细胞,掌握运动方法,制定运动计划并规划后续“趣味运动会”“健康达人评选”等实践行动,促进学生健康意识向行为转化。
二、互动点评:精准把脉促优化
课例展示后,工作室成员合作讨论,两位教师进行专业点评。
|
|
|
来自乐清市雁荡山旅游学校的姬可可老师肯定了陈老师的《自制吸尘器》一课中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理念,从驱动性问题设计、任务拆解、设计迭代和项目评价等维度进行了点评,整节课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建议优化课时安排,细化组内的任务分工,强化过程中个性化指导,以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均能感受到项目化学习的乐趣。
来自虹桥镇第七小学的赵秀智老师赞赏卓春老师《最美四“阅”天》活动的“智趣结合”的设计,活动背景清晰,活动目标具体明确,活动安排合理有序,整个活动不仅让学生在书香中浸润童年,更体现综合实践活动“以阅读润心,以实践育人”的示范价值;
三、专题讲座:素养导向的实践创新
下午活动聚焦理论深化与案例分享。
|
|
|
柳市镇第一小学林晓平老师以《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以“百草皆为药”跨学科主题探究与实践体验为例》为题,通过“本草育美苑”构建了立体化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项目创新构建了“双链协同”的深度学习模式,通过“活动任务链”与“探究问题链”的有机结合,打造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学习体验体系,实现劳动教育、科学探究与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
大荆镇第一中学分校蒋彩平老师分享了毕业季项目《三年逐一梦,一梦逐一生——谷风毕业季的项目化设计》,以“举办一场怎样的毕业季来实现禾下乘凉梦,争做一粒好种子的愿景”为驱动型问题,组织学生策划毕业展、感恩会及纪念活动,通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审辩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展现项目化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与情感价值观的深远影响。
四、总结展望:以专业成长奠基育人未来
|
|
|
活动尾声,工作室导师赵晓阳名师以“综合实践的育人价值”为主题发表了深刻见解。他指出:“综合实践是一门充满生命力的课程,其魅力不仅在于跨学科整合与实践创新,更在于它能直抵学生心灵——通过真实情境中的探索体验,学生得以释放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同时构建积极的心理韧性,这是传统课堂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谈及教师专业发展时,他特别强调:“青年教师要始终葆有教育情怀,把每一次备课、磨课、评课都视为专业跃升的阶梯。尤其在项目化学习推进中,既要敢于突破固有教学模式,也要沉下心来研究学情,让教学设计真正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最后,他寄语全体学员:“教育是慢的艺术,但专业成长需要加速度。希望你们以工作室为支点,在团队共研中实现从‘经验型’到‘研究型’教师的蜕变,用持续精进的专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番恳切真挚的发言引发了在场教师的热烈共鸣,多位学员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理想。
本次研修活动以多元视角呈现了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智慧,为区域综合实践课程改革注入新动能。工作室学员纷纷表示,将立足课堂深耕实践,以项目化学习为支点,撬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通讯员:张旭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