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一课堂,一师一优课

——初中数学新教师10月18日第三次集训活动


初中数学新教师第三次集训活动于2020年10月18日在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六幢三楼顺利举行,2019级与2020级初中数学新教师全体人员参加了本次集训活动。

本次活动分上午场与下午场,上午场的主题是《单元整体复习课——基于一题一课教学设计案例》,浙江省吴立建网络名师工作室助理、温州市新闻奖优秀教师、乐清名师蒋柏孟老师为本次活动的主讲教师。上午活动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题一课”单元整体复习课的概念阐述,第二部分为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在第一部分概念阐述中,蒋老师语言简洁明了,提出“一题一课”单元整体复习课是基于“一道题”开展变式教学,这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繁杂”走向“简约”,但它又注重开放式教学和动态生成,重视课堂“生态环境”的构建和“育人环境”的营造,体系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如果能够达成这个目标,数学课会变成很有意思的数学课,而不是单一的练习课。紧接着第二部分蒋柏孟老师就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因式分解》这单元复习课进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总共是4个版本的教学设计,引导新教师们如何一步步改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使其达成“一题一课”的目标,并向新教师们展示如何由学生提出问题,强调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接着对《有理数》《一元二次方程》《代数式》《分式》《反比例函数》《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二次函数》《图形与坐标》复习课教学设计案例逐一进行了简要分析,从初中数学代数和几何两个方面给新教师们如何设计“一题一课”单元整体复习课提供了一些思路。

下午场则是由来自乐成第一中学的陈江嵩老师作为主讲老师开展关于“探寻深度学习的讲题模式”为主题的讲座,陈江嵩陈老师曾荣获温州市学科知识竞赛一等奖,温州市命题比赛一等奖。关于讲题的主体,陈老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意见:若以学生为讲题主体,虽然行之有效,但会因耗时长而造成效率低下;在有效的时间内,老师才能作为高效的讲题主体将课堂高效的进行下去。但高效的前提是归纳,陈老师将题目分为策略类、时效类、著名定理类、模型类、题型类、醒悟类、知识点类。

陈老师向学员展示了自己的课堂,主要以图形题为例,讲了关于讲题应注意的几个关注点:一、逻辑循环或逻辑混乱问题;二、关键步骤的缺失;三、搭架策略。关于搭架策略,关键在于为学生做好知识搭铺垫,可将题目简化,由简至繁,从学生层面设计问题;也可做好题目的变式,看似题目未变,但实则包含重重机关。

以浙教版九上3.5圆周角例1为例,陈老师要求学员当场设计出一堂习题课,邀请学员上台分享自己的课堂设计,学习氛围浓烈,多位学员上台表述自己的想法,课堂的结尾,由陈老师展示自己对于这道题目的一些独特的见解拉下帷幕。



一题一课堂,一师一优课,将会成为教师终身奉行的标准,新教师团队

定不负众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铺出一条更宽更远更平坦的道路。

(撰稿:蒋谷潇 赖跃烁 审核:吴立建)

培训心得:

对于10月18日的培训,我有如下几点感想:

蒋柏孟老师主讲的是《单元整体复习课——基于“一题一课”教学设计案例》,他以分享教学设计案例为主,分享了许多代数类和几何类的复习课案例。我从中学习到了对于此类复习课,尽可能地设计、运用开放性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会调动头脑中所学过的知识,达到了一个让学生自主回忆知识的目的,而不是教师给出题目让学生被动地回忆知识。但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恰当的总结,帮助学生将头脑中的知识形成知识框架,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逻辑性。

陈江嵩老师主讲的是《探究深度学习的讲题模式》,他结合了理论和实际案例,探讨了如何上好一堂习题课。我从中学习到了首先对于习题,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习题类型,做好丰富的知识储备。其次,在习题课的设计中,要避免逻辑混乱、关键步骤缺失的问题,尽量为学生搭建好辅助性的框架,降低难度,循序渐进。最后在问题设计上,也尽可能开放,但在开放之中要抓住问题本质,最终能归纳总结出一类问题的解法。

——郑翘楚

10.18日的上午,蒋柏孟老师和我们年轻老师分享了一题一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是第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在括号内添上一个整式,并对补全后的整个式子进行因式分解:4a^2-( )=

从添数复习平方差公式,添式复习完全平方公式,提取公因式法,还涉及到逆向思维,整体思维,还能拓展到更复杂的十字相乘的方法。短短一个题目,把因式分解这章的所有知识点都复习到,让我理解了什么叫一题一课。后面蒋老师还讲了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从一根24米的绳子出发,围成长方形的题目,一点一点的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把一元二次方程复习了。这些题目都是些开放题,如何引导学生给出想要的提问或答案,是这种上课模式的一个难点。

下午陈江嵩老师和我们讲了探寻深度学习的讲题模式。印象特别深的一个是对讲题的分类。根据参考文献资料,学生的顿悟,老师的感悟,把以前讲过做过的题目细致分类。一个是讲题的分析策略是用好词加深学生的印象,如不三不四,忘恩负义,五八同城。还有最后一点是讲复杂题目的策略。1是逻辑循环或混乱,2是关键步骤缺失,3是搭架策略。

这次的培训给我很多收获,我会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刘国洲

蒋柏孟老师的一连串式例展示加深了我对一课一题教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往要善于“借题发挥”,可以是教材题目、课堂作业本题目、教辅上的题目、测试卷上的题,所以把习得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以此为抓手去触发学生的疑惑点,教学效果将比单纯的习题课更出彩!

对于一题一课,我们可以一题多变:变式教学不是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解决一类问题,既能开拓学生的解题想象,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实现“以少胜多”。当然也可以一题多解:多样性的解题方式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掌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而多题一解的浓缩程度将更高,它能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

陈江嵩老师则启发我们平时要善于积累,可以有不同的主题收集,如定理类、时效类、文献类等。在教学时也要多留心知识的“拓展点”,瞻前顾后,从教学的系统性去设置题目。教学中的意外发现,无论是自己感悟的、还是学生发现的,都可以作为引申点,进行自我创新。

——南舒雯

本次活动上,我听到了一个新的词——一题一课。过往的时间中,我从未思考过如何将一道题讲的“淋漓尽致”,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出题者。

一个老师只有一种思想,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老师所要实现的是让学生的潜力变成现实,题目的根、枝、叶分别在何处,探索题目从何而来,到哪而去,变形后会成为怎样的一棵树。老师像园丁,更像艺术家,耕地、播种、浇水,甚至需要学会嫁接,创造新品种,最后迎来丰收。丰收的种子质量取决于园丁是否用心、是否创新。

把更多的开口机会留给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进行总结和再提问,改变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每一条线,都可能创造不同的新意,富有创造力的老师能够教育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教师身上的每一个优良的品质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位能者,再去要求学生。

——蒋谷潇

此次培训的上午,蒋柏孟老师带来的《单元整体复习课——基于“一题一课”教学设计案例》让我们新教师逐步融入乐清初中数学的教研中,深入地了解了较为热点的教研成果——一题一课。蒋老师讲述了许多的案例,在案例与案例的对比中,我们更加透彻的理解了一题一课,利用简洁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提出问题,并利用学生的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是一种开放性非常强的课程,也需要我们多多锻炼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更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预判,以及解决如何去围绕复习的重点以及核心开展课程的问题。

下午,陈江嵩老师主讲《探究深度学习的讲题模式》,主要是针对习题课的讲解。其分享更多的是让我们体会到了积累归纳的重要性,陈老师的题库以及归类整理都令人叹服,他对各式各类题目的了解也使得他在习题课的中可以紧抓题目的核心的并且可以从该题目引申出来的更多深层次的内容。用一道题目对其进行扩充,延伸即可以成为完整的一节课,并在这一节课中让学生掌握该类题型的解法。

——董曼君

这一次培训听了蒋柏孟,陈江嵩两位老师的讲座,可以说是收获许多。

关于一题一课的复习课的体会

一题一课,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道题讲解一节课。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这种教学模式拥有很大的自由性,不仅仅是对于学生有一定的考验,对于老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也有着相当高的考验。

由一道题出发,涵盖整章内容的思考,很多的时候就是需要考验到教师本身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很多的时候会将知识点通过多道题目的练习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很多的时候会被我上成了习题讲解课,失去了复习课本身的意思。但是,一题一课的模式可以说是通过由一道相当开放的题目来帮助学生自主回忆过去学习的该章节的知识点,并且在无形之中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章节的知识脉络。

相比于之前的复习课,设计难度上提升了,但是,更加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复习,解放了老师,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而且,这种课堂还可以帮助老师关注到好的学生和还需强化的学生。通过不同问题,不同难度的问题的提出,解决,来帮助学生从浅到深,由基础到拓展进行复习,照顾到了绝大部分的学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习题课的思考

习题课,很多的时候,是来源于积累的。这是我看到陈老师所罗列出来的他对于题目的分类和其中密密麻麻大量设计的题目的感知。

但是,陈老师也跟我们说,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会忽略学生对于这些题目的总结,我们只会按照我们的思路进行讲解和总结。而且,我们往往也会缺少在课后进行自己灵感和学生总结的内容的积累和记录。

有时候,好的学生的总结,差的学生对于题目的总结,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更好的效果。我猜测可能是因为身为学生的共同性,学生会对于同学的思路产生共鸣。只不过,对于这些知识点,学生没有去总结,教师也没有去总结,就失去了一次很有效的积累。

所以,平时,我们不仅仅需要把握自己对于题目的思考和灵感,有时候,还需要去聆听一下学生对于那些题目的思考。学生的思路跟老师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同样,也是极具借鉴性。

我们需要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及时分类,及时拓展。

而且,陈老师还教会了我们。习题课的教学并不是仅仅是题目,有时候,从题目上就吸引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吸引学生对于课堂的记忆。

“不三不四,五八同乘”,“大道至简”……那些题目都很有意思,而就是因为有意思,学生才会去记忆,才会去思考,才会去理解。

而且,设计习题课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拓展,思考它们的前置和后续的内容,简化和深化对于一道题目的思考,帮助学生完成从一道题到一系列题目的思考和知识学习强化。

——包叶淼

大学时期就听说过乐清的“一题一课”特别有名,今天才得以窥见其真貌,在此之前还自以为是教师主导的由一道题引申出各种变式,没想到是开放式的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子的教学设计确实值得研究而且具有很大的价值。上午蒋老师就一题一课复习课的各种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每一道题都是那么经典又开放,又具有方向性,使得我忍不住想要把蒋老师的PPT偷走,怕自己错过什么。下午陈老师简单分析了讲题时由学生讲题和老师讲题的优缺点,之后针对讲题“何时归纳?”“如何归纳?”“归纳关注什么?”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在”如何归纳?”问题中主要讨论了讲题分类和分析策略,建议我们平时就注重对题目的分类,并向我们展示自己的讲题分类,以及讲题时即兴创作的一些记忆词;在对”归纳关注什么?”问题中让我们也试着去设计“一题一课”的教学着实令我捏了把汗,初中数学组简直高手如云,在短时间内各位老师设计的“一题一课”都很优秀,希望我也能以此为动力多多磨练自己。

——赖跃烁

每一次的新教师培训,都让我感受到每一位老师在数学上的独到见解;每一次的专题培训,又像灯塔般指明了教学的要点。此次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别由两位老师为我们指导,两位老师都是关于习题课怎么教的问题为我们进行专题讲解。

上午的蒋柏孟老师就《单元整体复习课——基于一题一课教学设计案例》的课题,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一题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蒋老师呈现的一题一课的案例,都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素养。开放式的条件或问题,虽说是无边无际,但学生思考的方向也是基于他现有的知识进行。这样的一题开展,虽然学生会说出很多条件或问题。但蒋老师在案例的分析中都会点名要点,指出每一个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这让我看到一题的简单,但对于教师来讲,这一题的准备之难,需要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教学的应变能力。蒋老师每分析一个“一题一课”的案例,让我受益匪浅的同时又无比钦佩。

陈江嵩老师在下午讲解的关于习题内容主要探寻深度学习的讲题模式。讲题是分析思考的过程,也是归纳思维形成,也可以说讲题即是归纳。陈老师就“何时归纳”、“如何归纳”、“归纳关注什么”三个问题展开分析讲题的起承转合。同时,陈老师通过诙谐的语句或词让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做人不能忘恩负义,同样在数学的学习中也不能忘恩“负”“义”;做错了是要学会改邪归正,同样在数学的几何问题中也可以做到改“斜”归正。这些词都是多么美妙的结合啊!

这一天的培训,两位老师对习题怎么讲解都道出了自己的风采,同时也展现了自己丰厚的知识底蕴以及教学素养,这些也正是我现在以及将来所需要学习以及努力的方向。

——高宁宁

此次培训是我们新教师培训的第三次课程,虽然主题发生了变化,是关于复习课和习题课的内容,但是依然十分精彩,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收获。上午的培训是蒋柏孟老师的讲座,他给我们具体详细地讲解了“一题一课”的课堂形式,然后用具体的单元复习课,生动地向我们传输“一题一课”的核心理念,其中因式分解的复习课和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让人印象深刻。让我们明白了这类型的课要做到对课标的深入解读,学情的具体分析,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把握,问题设计要基于“双基”和“四能”。下午陈江嵩老师的讲座,向我们具体阐述了习题课的讲义模式,他分享了自己如何将讲题进行分类总结,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例如“忘恩负义”“大道至简”都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同时陈老师还给予了我们实践的机会,在听取其他年轻教师的一题一课的想法和陈老师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后,感觉豁然开朗,收获很多。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希望能不断听到这样高质量的讲座。

——陈子怡

2020年10月18号,我有幸听了两位名师蒋柏孟和陈江嵩老师的讲座,蒋柏孟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课例,其中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他关于《因式分解》的三稿,最后一稿是就是“一题一课”,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使用一道题目,来实现整个知识的复习。真的很精彩,下午陈江嵩老师让我影响最深刻的是他强大的积累,沉淀,每种题型的总结。他告诉我们,年轻教师应该怎么做,未来的路怎么走。这一天收获满满,获益匪浅。

——陈琪